时间:2014-08-1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近年来,畜禽养殖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规模鸡场具有饲养数量多、密度大等特点,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大规模地生产,做好环境净化消毒,建立兽医卫生组织,建立切实可行、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有效实施重大疫病发生的预案与应急措施等几方面的工作,才能使鸡场有序高效地运作。据笔者对周边规模养鸡场的了解,养鸡场环境净化存在诸多问题,给养殖安全带来较大压力,直接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1. 环境净化存在的不足 1.1 消毒意识薄弱,消毒设施形同虚设 有些养鸡场虽然设有消毒舍、消毒池及其它消毒设备,但有些不能正常使用或根本就不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鸡场入口处车辆进出的消毒池常年没有消毒药液,即使有也不是经常添加消毒液而导致消毒液浓度降低,几乎没有消毒效果;又如消毒舍内安装的紫外线灯灯管损坏而没有及时更换等等。 1.2 只注重温度的控制,忽视湿度的调控 湿度过高、过低均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湿度太低造成机体脱水,引起呼吸道疾病,粉尘增加。冬季如湿度过大,会使鸡群机体散发热量增大,使其更加寒冷;夏季湿度过高,就会使鸡群呼吸排到空气中的水分受到限制,鸡体内污秽病原体大量繁殖,易引发各种疾病,从而引起生产性能下降。 1.3 通风换气量达不到生产要求,特别是晚秋、冬、春季 在规模化肉鸡场尤为突出,规模化、高密度饲养后期易引起腹水症,增加残次淘汰率。 1.4 畜禽排泄物不能百分之百进行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时有发生,污染养殖环境,病死鸡、残次鸡不能及时淘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1.5 废弃的兽用生物制品和药品包装物,随意乱扔,特别是有些生物制品包装物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到处乱扔,存在污染环境、扩散病原的危险。 1.6 水质不良,为减少饮水成本,使用被污染或含有杂质的浅层地下水,易引起鸡群发病或营养障碍。 1.7 舍内除尘意识差,蜘蛛网、粉尘遍布鸡舍易造成鸡群呼吸道病感染。 2.改进措施 2.1 提高养鸡户消毒意识 鸡场消毒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其方法一是,在鸡场的门前设置消毒池,经常更换添加消毒药液,对进入鸡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二是,定期进行带鸡消毒,每周喷雾1-2次以杀灭病原微生物、除尘、降温和降低空气中氨气含量;三是,鸡粪、垃圾应及时清除,并采用发酵法或堆粪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2.2 根据不同饲养期的温、湿度要求,及时进行温、湿度的调控,控制通风换气量,可在鸡舍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湿度,使鸡舍内温、湿度达到最佳养殖要求。冬、春季饲养时在确保鸡舍内合适的温度时进行通风换气,保证空气质量。 2.3舍外环境控制: 2.3.1养鸡场的排泄物如污水、鸡粪、死鸡须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后才能离场。 2.3.2鸡舍及其周围环境应清洁卫生。严格分开场内运送饲料的“净道”和运送鸡粪的“脏道”。 2.3.3注意杀虫、灭鼠、控制飞鸟,消灭疫病传播媒介。 2.3.4车辆用具加强管理,舍内可移动车辆如饲料车、运蛋车、除粪车等,用具如手推车、铁锨、蛋框等定期消毒,妥善管理。 2.4废弃的药品、生物制品包装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无污染,防止病原的扩散。 2.5饲料及饮水的净化:饲料和饮水都可能成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原的传播来源,饲喂优质饲料,不喂发霉变质、污染严重的饲料。饲料要储藏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严格杜绝发霉变质、污染的原料进入鸡舍和配料车间。饮用达标的自来水,注意饮水的质量和卫生:在鸡舍进水管安装能按比例向水中加入消毒药的加药装置,用漂白粉或其他净化剂进行消毒;推广使用乳头饮水器饮水,避免饮水敞开在空气中而被病菌污染。 2.6工作人员的净化:工作人员也常成为传播疫病的途径,要加强工作人员净化: 2.6.1注意饲养人员住所卫生,必须穿工作服工作。 2.6.2坚持岗位负责制,严禁饲养管理人员乱串鸡舍,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2.6.3实行进场人员消毒制,原则上谢绝参观,一切外来无关人员均不得进入生产区,本场或需进场的外来人员进场前必须经兽医人员批准并进行消毒、更衣、换鞋帽。 2.6.4鸡场工作人员家中不得饲养家禽和鸟类,严禁从事与家禽有关的商业活动和技术服务,如出诊等。 2.6.5严格管理勤杂人员,加强消毒管理。 |
上一篇:粪污处理主推技术(二)
下一篇:粪污处理主推技术(三)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