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0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坏死杆菌病是坏死梭杆菌引起的多种家畜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病部组织呈液化性坏死和有特殊臭气为特征。 1、病因 本病病原为坏死梭菌,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动物饲养场,被污染的沼泽、土壤中均可发现。此外,还常存在于健康动物的口腔、肠道、外生殖器等处,本病易发生于饲养密集的牛群,多发生于乳牛,犊牛较成年牛尤易感染。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而侵入组织,也可经血流而散播,特别是局部坏死梭菌易随血流散布至全身其他组织或器官中,并形成继发性坏死病变,新生犊牛可由脐经脐静脉侵入肝脏。凡牛舍,运动场潮湿、泥泞或夹杂碎石、煤渣,饲料质量低劣,人工哺育不注意用具消毒等,均可引起本病。本病常为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 2、症状 潜伏期1~2周,一般1~3天。牛的坏死杆菌病在临床上常见的有腐蹄病、坏死性口炎(白喉)等。 腐蹄病,多见于成牛。当叩击蹄壳或钳压病部时,可见小孔或创洞,内有腐烂的角质和污黑臭水。这种变化也可见于蹄的其他部位,病程长者还可见蹄壳变形。重者可导致病牛卧地不起,全身症状变化,进而发生脓毒败血症而死亡。 坏死性口炎,又称“白喉”,多见于犊牛。病初厌食、发热、流涎、鼻漏、口臭和气喘。口腔黏膜红肿,增温,在齿龈、舌腭、颊或咽等处,可见粗糙、污秽的灰褐色或灰白色的伪膜。如坏死上皮脱落,可遗留界限分明的溃疡物,其面积大小不等,溃疡底部附有恶臭的坏死物。发生在咽喉者有颌下水肿、呕吐、不能吞咽及严重的呼吸困难。病变有时蔓延至肺部,引起致死性支气管炎或在肺和肝形成坏死性病灶,常导致病牛死亡,病程约5~20天。 3、诊断 依据患病的部位,坏死组织的特殊变化和臭气,以及因病部而引起的机能障碍,进行综合性分析,一般即可确诊。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精心护理牛只,经常保持牛舍、环境用具的消毒与干燥,低湿牧场要注意排水,及时清理运动场地上粪便、污水,定期给牛修蹄,发现外伤应及时进行处理。 治疗本病一般采用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腐蹄病的病牛,应先彻底清除患部坏死组织,用3%来苏儿溶液冲洗或10%硫酸铜洗蹄,然后在蹄底病变洞内填塞高锰酸钾粉。对软组织可用抗生素、磺胺、碘仿等药物,以绷带包扎,外层涂些松馏油以防腐防湿。 对坏死性口炎(白喉)病牛,应先除去伪膜,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涂擦碘甘油,每天2次至病愈。对有全身症状的病牛应注意注射抗生素,同时进行强心,补液等治疗方法。 |
上一篇:新生犊牛死亡的各类原因
下一篇:羊破伤风的救治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