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高产奶牛产后代谢病的预防

时间:2014-06-2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一、前言
  产后代谢病是影响高产奶牛自身健康与牧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各种代谢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营养成分含量不足或在体内转化不利造成的,如果我们通过提前检测各项营养指标及生理指标,就能及早了解各种营养成分在体内的代谢情况是否正常,根据检测数据调整相关营养成分,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就能将代谢病的发生降到最低,见表1。本文主要从发病机理、检测指标与预防措施三方面详细阐述影响奶牛的四大代谢病,为保证奶牛健康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表1 奶牛主要代谢病发生率正常范围与理想目标

  二、胎衣不下
  1.发病机理
  胎衣不下是指母牛产后12h内胎衣仍未排出。其发病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母牛难产;二是伴随其他代谢病发生,如产乳热与酮病;三是有子宫炎或胎衣不下发病史;四是母牛早产,尤为明显的是未进入围产期即产犊。
  2.检测指标
  血钙含量:每周要随机抽取10头产后第一天挤完初乳后的奶牛进行血钙含量测定,以判定是否由于低血钙导致子宫肌收缩无力引起产后胎衣不下。
  3.预防措施
  (1)在奶牛干奶时与由干奶舍转到围产舍时分别肌肉注射兽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20ml,共计40ml(该注射液每10ml含亚硒酸钠10mg,维生素E0.5g)。以在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结合部位增加白细胞趋化性和白细胞数量,从而促进产后胎衣的排出。
  (2)围产牛应饲喂含有阴离子盐的日粮,以保证血钙含量达到正常水平(血钙80~120mg/L),增加子宫肌收缩力,促进胎衣排出。
  (3)产后必须第一时间给母牛灌服含有丙酸钙与丙二醇的补充液,以恢复母牛体力,多渠道增加血钙含量。
  (4)保证经产围产奶牛DMI在12~13kg/天·头,头胎围产奶牛DMI在11~12kg/天·头,避免围产期奶牛体况过肥(BCS<3.75分)。
  (5)改善围产牛舍与卧床环境,保持舍内干净、干燥与安静,减少应激。
  (6)减少围产期牛群饲养密度,以80%的饲养比例适宜,从而减少由于过于拥挤造成母牛难产及早产的发生。
  三、临床型产乳热
  1.发病机理
  奶牛产乳热与其体内钙的代谢密切相关,血钙下降为其主要原因。母牛分娩后,大量血钙被转移至初乳中,而此时由于肠道吸收钙的能力和从骨骼中动员钙贮备的速度下降,如果随初乳丢失的钙超过了由肠道吸收和从骨中动员的补充钙量,就会发病。
  2.检测指标
  (1)血钙含量:每周要随机抽取10头产后第一天挤完初乳后的奶牛进行血钙含量测定,标注血钙<80mg/L的牛只。
  (2)尿液pH值:围产牛饲喂含有阴离子盐的日粮2~4h后随机抽取10%比例的牛只监测尿液pH值,当该值降到5.5~6.5时即证明阴离子盐有效。
  3.预防措施
  (1)围产牛应饲喂含有阴离子盐的日粮,以保证血钙含量达到正常水平(血钙80~120mg/L)。当尿液pH值>6.5的围产牛比例占到所检测牛只的50%时,应适当提高预混料用量,第一次增加50 g/天·头,若无效果则增加至100g/天·头,仍无效果则增加预混料阴离子盐含量。当尿液pH值<5.5的围产牛比例占到所检测牛只的50%时,应适当降低预混料用量,第一次减少50 g/天·头,若无效果则减少至100g/天·头,仍无效果则减少预混料阴离子盐含量。
  (2)母牛产后1小时内投入博威钙,以补充钙源。
  四、左侧真胃移位
  1.发病机理
  在母牛妊娠期间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压迫消化器官(瘤胃与肠道)改变原来位置,当犊牛出生后,则在体腔内留出大面积空间,若此时真胃内存在大量气体,则像气球一样左右移动,当移至左侧而无法复原则是左侧真胃移位,移至右侧而无法复原则是右侧真胃移位, 90%以上的临床发病是左侧真胃移位。
  2.检测指标
  (1)泌乳牛TMR干物质:必须保证TMR干物质在50%~53%,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奶牛挑食,采食过多精料造成真胃内出现大量酸性气体,引起真胃移位。
  (2)泌乳牛TMR宾州筛:必须保证初高产泌乳牛TMR搅拌均匀,上层在8%~10%,底层<20%,干草搅拌太长或太短都会影响牛群采食,从而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真胃移位。
  3.预防措施
  (1)围产牛日粮中谷物(玉米及小麦等)干物质比例要占到总采食量的10%,尽早让瘤胃适应淀粉产生的VFAs,缓解奶牛产后应激。母牛产后必须要有灌服,灌服液须有丙酸钙及丙二醇,以补充能量与钙。
  (2)初产牛必须要有一个星期的监护期,且要单独放置于一栏,每天监测体温与精神状态,待牛群无异常情况再转入大舍,减少疾病发生。
  (3)初产牛每天要适当补充优质干草(进口苜蓿或进口燕麦草),用量为0.5kg/天·头,以利于初产牛恢复食欲,提高采食量,同时补充有效纤维。
  (4)必须保证TMR搅拌均匀,干草长度适宜,一定要控制在3~5cm。
  五、酮病
  1.发病机理
  母牛产犊前几天及产后几天,自身需要大量的营养成分用于满足胎儿的生长、初乳及常乳的合成,而此时母牛DMI则通常下降15%~30%,换句话说,母牛需要用于维持的能量高于日粮中提供的能量,该时期则为能量负平衡阶段。母牛为了弥补能量短缺,则会动员自身体脂肪转化成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体脂肪会在肝脏内分解为丙酸,丙酸进而合成葡萄糖,为机体提供能量,若丙酸含量不足,则该合成路径受阻,体脂肪会转化为酮体(丙酮、乙酰乙酸与β-羟丁酸),酮体也可用来合成能量,但是合成效率会很低,导致大量酮体进入血液,抑制奶牛食欲,采食量下降,从而引发酮病。
  2.检测指标
  酮体值:每半个月随机抽取10%产后3~10天的牛进行酮体值(主要检测β-羟丁酸)测定,间隔3天再复检一次,以观察酮体值变化情况。若酮体值>1.2mmol/L,则判断该牛正处于能量负平衡阶段,属于亚临床型酮病,需及时挑出治疗。如果这些牛只比例超过检测牛只总数的30%则说明围产牛饲养管理存在问题。
  3.预防措施
  (1)母牛产后1小时内灌服补充液,60L灌服液中须有丙酸钙450g及丙二醇300g,以增加体内丙酸含量,提高转化葡萄糖的能力,产生更多的能量,减少体贮动员,酮体值相应减少。
  (2)围产日粮中可以补充氯化胆碱30~50g/天·头。
  (3)避免围产牛体况偏肥,使BCS<3.75分。

上一篇:山羊肝片吸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下一篇:羔羊腹泻病的综合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