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犊牛真胃疾病特点及诊治

时间:2014-04-1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一)犊牛真胃是最重要的消化器官
  反刍动物的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真胃4部分共同构成。其中,真胃又称皱胃,即第四胃。严格的说,只有真胃相当其他动物实际意义上的胃,其余各部分应统称为前胃。初生犊牛的前胃一般容积较小,其消化机能(特别是消化粗纤维的能力)尚未健全,所以真胃机能即代表了最重要的胃功能,与消化机能密切相关。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4部分胃体之间息息相关,任何一部分病变皆可引起连带的反应,多数时间常因瘤胃机能受损,继而引起真胃疾病发生,治疗时应统一、辨证施治。
  犊牛真胃机能随其生长发育而出现阶段性差异,具体表现为:1~2月龄无基础性反刍行为,消化只适应以母乳和易消化的饲料为主;3~6月龄逐步出现反刍特征,可循序渐进的适应一些青绿饲草(粗纤维性饲料);6月龄以后反刍机能达到相对稳定,建立起较完善的反刍动物消化机能模式,对精粗搭配的饲草饲料(包括精料和干草)基本能实现自主消化,这些固体饲料主要就在真胃内与真胃分泌的消化液充分混合均匀,经过初步消化后进入肠道再吸收。所以,犊牛真胃是在前三胃功能未建立前的重点消化器官。
  (二)关于犊牛真胃疾病的成因分析
  临床实践中,犊牛真胃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其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形成一定差异性表现,主要体现在前三胃的功能建立前后的差别。
  1.前三胃功能建立前。犊牛前三胃的功能建立前主要是指1~2月龄的犊牛,1月龄以内的犊牛营养来源主要以吮吸母乳为主,之后则为“母乳+饲草料(少量)”。此期间引起真胃病变的因素主要有:(1)单纯性消化不良,以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全为主,外在表现为腹泻、脱水、粪便含有消化不全的食糜;(2)摄入过量除母乳外的难以消化食物,如粗硬饲草、谷物、羽毛、塑料等,即可导致食积不化,外在表现是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3)胃肠道不良刺激,如摄入饲料霉变、过冷、过热;采食雨淋、霜冻饲草;饲料源被污染,某些有毒物质超标;投喂某些刺激性极强的食物或短期内应用大剂量磺胺制剂等抗生素,引起不同程度的药源性中毒;30日龄后因舔舐被污染环境而产生某些寄生虫性感染,诱发包括真胃在内的胃肠炎症;(4)营养失调,包括出生10~15天后机体增重迅速,食物中蛋白、维生素、矿微等供给不足,采食草料后饮水不足,无节制给料,频繁换料、暴饮暴食等;(5)食入坚硬、锐利物质造成内部机械性损伤真胃,外力撞击前胃部致真胃移位或损伤。
  2.前三胃功能建立后。犊牛前三胃的功能建立后,其主要食源发生变化,以采食粗纤维饲料为主,这时导致真胃疾病的因素除包括上述各种因素外,重点是前胃机能受损,导致前胃酸碱失调、瘤胃运动机能减退、瘤胃有益菌群减少或消亡,于是连带真胃受损,表现消化抑制或消化显著衰退。此期间主要致病因素是反刍机能性障碍,反刍是牛的最基本生理活动之一,其异常变化标志着体内各大重点器官的病理变化,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而造成的反刍抑制或停止,继而诱发一系列的消化性疾病,真胃首当其冲发生病变。此阶段主要的致病因素有:(1)过食坚硬、难以消化的饲草以及玉米、小麦等精料,造成不同程度的食积、前胃阻塞,后期出现自体酸中毒;过食大豆造成碱中毒;食入铁钉等异物造成前胃炎症;无节制采食过量青贮料、稿杆、垫草、灌禾饲料,导致瘤胃积食及鼓气、自体中毒。(2)滥用抗生素杀灭瘤胃内有益菌群,导致胃内菌群失调,消化机能受损。(3)饲料精粗搭配不当,前三胃的功能建立后的反刍兽应以纤维性饲料(野草、牧草、作物秸秆)为主,比例占70%~75%为宜,精料摄入量过高往往产生前胃机能紊乱。(4)运动与光照严重不足是影响胃肠机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容易为养殖者忽视。
  (三)临症特点及诊断
  抓住临床症状特点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手段即可鉴定、诊断该病。其中,犊牛真胃炎最高发的是3周龄以内的幼兽,因饲管不当、营养失调、环境应激等多种因素导致真胃黏膜受损、感染,继发炎症;视诊可见发病犊牛真胃部(左腹侧)有较明显的扩张,食欲减退或废绝,对外物刺激反应较迟钝,机体逐渐脱水、消瘦,被毛逆立而干燥无光泽,鼻镜干燥少鼻露,可视黏膜发绀;反刍频率减少或终止,便秘或腹泻时有发生;听诊瘤胃蠕动频次、持续时间减少(正常为2~5次/2分钟),叩诊为沉实的浊音或钢管音(正常为鼓音)。以上特点即可作为判定该病的重要依据,为了准确鉴定,我们还可以结合实验室方法:瘤胃液pH值低于5.5则有酸中毒可能,pH值高于8则可能碱中毒,要区别对待;犊牛前三胃的功能建立后还应检测瘤胃内容物的纤毛虫数量及活力,如果发现纤毛虫数量大量减少及活力降低,则真胃病变已经相当严重了。

上一篇:牛气肿疽病的诊治

下一篇:奶牛产后低血钙和产乳热的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