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治

时间:2013-05-0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它是由寄生于羊、牛及反刍动物真胃为主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此病遍及全国各地,由于人们对此病缺乏认识和了解,常造成高死亡、低繁殖、无收益,甚至经济亏损的局面。
  一、 虫体形态及生活史
  捻转血矛线虫是一种纤细柔软淡红色线虫。雄虫长15~19毫米,呈淡红色。雌虫长27~30毫米,它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因含血液而呈红色的肠道周围,形成红白二线互相捻转的外观,所以称为捻转血矛线虫或捻转胃虫。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4~5天孵出幼虫,再经4~5天幼虫脱皮两次成为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在潮湿的环境中离开粪便,群集在草上,当羊、牛吃草时呑食了感染性幼虫而被感染,幼虫在胃内经两次脱皮,过2~3周发育为成虫。
  二、 流行特点
  捻转血矛线虫在同属线虫中的致病力最强,反刍动物的肠道线虫主要是血矛线虫。捻转血矛线虫比其它肠道线虫产卵多,雌虫一天可产卵5000~10000个。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适宜的发育温度是20~30℃,4℃以下虫卵停止发育,1℃以下或60℃以上可致死亡,但虫卵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较强。
  羔羊和青年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被感染羊有“自愈”现象(有虫体被排除或不发生再感染的情况)。低湿的草地有利于本病的传播;在露水草和阴天、小雨后放牧,最易感染本病。羊的发病多在4~10月份,尤以5~6月份和8~10月多发,7月份发病可略减少,冬季极少有发病。
  三、危害
  1.虫体寄生于真胃,以虫体的前端刺入胃黏膜引起损伤,造成真胃炎症和出血。该虫体寄生在真胃黏膜时,往往有数千条以上 ,在2000条时,每天吸血可达30毫升,而且在虫体离开后仍继续流出血液。
  2.虫体寄生时,除直接吸血和因胃壁创伤持续出血造成失血引起贫血外,还因分泌毒素影响造血功能、消化液的分泌紊乱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障碍,使病羊呈现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的症状。
  3.捻转血矛线虫对羔羊的致病力往往与羊的体况有关,所以有时引起致死性的进行性贫血,有的发生贫血后可“自愈”,不造成严重影响。
  4.贫血不仅引起循环失调和营养障碍,还可导致肝坏死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并有时伴发铁缺乏。
  5.捻转血矛线虫常与其它线虫混合寄生,有时还与绦虫同时寄生,常造成羊的大量死亡,尤其是羔羊的死亡最为严重。
  四、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症状以贫血、衰弱和消化紊乱为主。急性者多见于羔羊,有的膘情尚好,突然死亡,这多是因一次大量感染虫体而引起的;一般为亚急性经过,病羊被毛粗乱、消瘦、精神萎靡,行走无力,严重时卧地不起,眼结膜苍白,下颌间或下腹部水肿。大便有时干燥,并带有粘液,很少出现下痢,病程可达2~3个月甚至更长,以后因严重消瘦陷于恶病质死亡。如不死则转为慢性;慢性者症状不明显,病程可达七、八个月以上。
  剖检可真胃内可见大量虫体,它们吸着在胃黏膜上或游离于胃内容物中;附着在胃黏膜上时如覆盖着毛毯样一层暗棕色虫体,有的绞结成粘液状团块,有些还会慢慢蠕动。病死羊尸体消瘦,尸僵不全,血液稀薄,呈淡红色不易凝固。胸、腹腔内常有中等量积水,肝、肾、脾等实质脏器质地松软,色较淡。
  五、治疗
  1.左旋咪唑 是一种广谱的驱线虫药,毒性较低,价格不贵。用量按每公斤体重8~10毫克,混精料喂服或个体灌服。左旋咪唑除对捻转血矛线虫有良好的驱除效果外,对肠道其它线虫也有很好的效果。本品应在羊屠宰前7天停止使用。
  2.丙硫苯咪唑(抗蠕敏) 对常见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绦虫均有效;可同时驱除混合感染的多种胃肠道寄生虫。驱除捻转血矛线虫单独使用时每公斤体重用5~15毫克,用于混合寄生的多种肠道寄生虫时,尤其混合绦虫寄生时,可按每公斤体重20毫克+左旋咪唑10毫克投服。本品应在羊屠宰前14天停止使用。

上一篇:山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

下一篇:绵羊住肉孢子虫病的诊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