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4-21 点击: 次 来源:王老师个人网站 作者:王艳丰 - 小 + 大
4.4 鸭多脏器坏死症 1997年以来,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等番鸭主产区相继暴发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生产中俗称番鸭“花肝病”、“肝白点病”等。该病多发生于7~45日龄的雏番鸭,发病率20%~9O%,病死率10%~5O%,在有应激或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可高达90%。感染番鸭表现腹泻,软脚,部分病鸭趾关节或跗关节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及耐过鸭生长发育受阻。病理变化主要以多器官局灶性坏死为特征,肝、脾、胰、肾、肠表面有不同数量的白点坏死点[6]。 5 番鸭小鹅瘟病 临床上小鹅瘟主要发生于雏鹅,少见雏番鸭发病死亡的报道。但自1997年以来,在福建省莆田、福清、广东云浮等番鸭饲养区,发现在雏番鸭群中常出现不同程度腹泻,张口呼吸,脚软、扎堆、采食量减少等症状。剖检变化可见肠道中后段膨大,整个肠道严重出血,有凝固性栓子。肝脏肿大,胆囊明显膨大,肾脏肿胀。发病率5O%~7O%、病死率40%~65%。经病原分离和鉴定确认该病病原为鹅细小病毒[9-10]。 6 新型鸭瘟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不同日龄、性别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鸭、绵鸭易感性最高。成年鸭和产蛋母鸭发病较为严重,1月龄以下的雏鸭发病较少。但2000年以来,在山东省的潍坊、临朐、昌乐、昌邑等饲养肉鸭集中的地区发生一种同鸭瘟症状、剖检变化相似的疾病,但该病主要侵害1月龄以下的雏鸭,成年鸭发病较轻。一旦发生,传播迅速,发病率和致死率很高。发病率可达70%~1OO%,死亡率可达50%~60%。常用的鸭瘟疫苗不能预防该病的发生,抗生素和不同厂家生产的鸭瘟抗血清治疗无效。经病原分离鉴定,从病鸭体内分离到1株病毒,暂命名为“新型鸭瘟病毒”(new duck plague virus,NDPV) [11-12]。 7 番鸭新城疫 鸭新城疫病例报道较少,一般认为鸭只能带毒而不发病,其只是作为一个中间宿主。但自2003年以来,福建、浙江、山东等地区的鸭群相继发生该病。该病于8~9日龄始发,一般于22~25日龄停止发病死亡。死亡率高。病鸭表现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后期出现摇晃、打转、扭颈等神经症状,常因衰竭而死。剖检病鸭可见腺胃乳头有轻微出血,十二指肠和直肠明显出血,卡他性肠炎。张太翔等[13]经病原分离鉴定为鸭新城疫病毒强毒株,表明家鸭能感染NDV发病。崔华敏等[14]对河北部分地区鸭新城疫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的7个鸭群中有5个阳性鸭群,由于这些鸭群未接种过新城疫疫苗,故认为鸭群已感染新城疫。 参考文献(略)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