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参考消息》(2005-09-06)刊登了英国《今日世界》月刊8/9号上的一篇文章《生态崩溃可能来临》,专讲我国当前的生态危机。《参考消息》把标题改为《生态危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文章讲了许多严峻的情况,并有许多生动而尖锐的描述,比如:“任何到过中国一个大城市的人,都不会对灰蒙蒙的天空和弥漫着硫的空气感到生疏。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就有16个在中国。”“过去10年,中国的年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最近的经济史没有为可持续发展留下太大的余地。”文章的结论是:“中国现在也许还没有达到生态崩溃的程度,但已经可以感觉到它的征兆。如果要使福利不仅在短期内而且在中期和长期内继续增长,就必须对这个国家的基本方针进行认真的调整。”应该说文章是尖锐的、坦率的,我以为也是友好的,它明确提出国家的基本方针必须调整,文章的结论和上述两文的论点是一致的,只是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我相信这方面的议论还会不断涌现出来,因为当前的严峻形势,迫使人们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和探索解救之策,寻找新的发展途径。时势造英雄,一定会有高明的思路和办法涌现出来,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当前仅是一个开头,只是提出问题,精彩的文章还在后面。我们应该充分发扬民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总结现行经济发展模式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适合国情的新模式。 四、应该重新研究布朗的《B模式》理论 为了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找到适合国情的新发展模式,人们很自然地想起莱斯托·R.布朗《B模式》理论。应该重新研究此书,温故才能知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原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现任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的莱斯托·R.布朗,于2002年和2003年先后在我国出版了两本书:《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用通俗的科普形式,纵论地球面临的灾难及解救办法。他把发达国家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之为A模式,其特点是“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的用后即弃型经济”(《生态经济》P22),它是建立在环境是经济的一部分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认为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于对自然界无限制的索取和掠夺,废弃物愈来愈多,自然界无法承担和消化,一系列危机就不断涌现出来,首先是四大生态系统全面紧张,其次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气温上升,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结果则是自然灾害频繁,危及地球和人类生存,A模式本身也无法继续下去。它违反了自然规律,遭到自然界严厉的报复。 布朗还明确指出,A模式不适合中国。但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却正是或类似A模式,这样,当前已形成的严峻形势就很容易理解了。布朗提出必须用B模式来替代A模式。所谓B模式就是“太阳/氢能源经济,城市交通则以公共轨道系统为中心,多用自行车少用汽车,再加上广泛的再使用/再循环利用的经济。而且我们必须稳定人口,越快越好”(《生态经济》P22)。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实行,已有一些成功典型,一些国家已取得可观成效。特别是新能源各国均有,不像石油和天然气只少数国家有,各国用不着为争夺能源而斗争了。实行这种新模式已不是要不要和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快速度以挽救地球和人类免于消亡的问题,是各国领导者的觉悟和决心问题。资金和技术也都不是问题。因此,用B模式替代A模式,实际上是拯救地球行为与破坏地球的行为在赛跑,必须在地球崩溃之前,建立起新能源经济体系,扭转破坏行为。时间实在不多了,替代的行动必须加速。 我以为这个论点对我国也是适合的,而且更具紧迫性。令人高兴的是我国还具有几个优越性,可以先行一步。 第一,建设新能源经济体系,我国比其他国家更具紧迫性。紧迫性其实也是一种优势,是逼上梁山,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力量是十分巨大的,运用好了,可以办成大事。 第二,我国北方日照长,太阳能优势大,风能也很充足,又有大量沙漠和沙化土地可以利用,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第三,我国还有发展农村生物能源的巨大优势。发展沼气已有多年的历史,经验十分丰富,成功典型也很多。现在,中央和国务院下决心大力推行,沼气工程完全可以在广大农村实现。这项工程,其功能是多方面的,既可解决农村能源,又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还有利于山区绿化,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山区经济十分有利。完成这项工程,农村形势将发生重大变化。它很可能成为我国能源的一大特色和我国农村建设的一大特色。 我以为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认真组织新能源建设,把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在新能源基础上,我国的经济建设就容易做到可持续发展和实现良性循环,做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的生态环境好了,酸雨和沙尘暴就能逐步减轻以至消亡,这对于周边国家也是十分有利的。这种模式本身对周边国家当然有巨大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