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区和牧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又是一个草原大国,这是我国的国情又是优势。从大农业用地讲,全国约100亿亩,农区20亿亩(现在只剩下18亿亩多一点,还将减少),山区和牧区共为80亿亩。从生产粮食讲,后者的可能性不大,但发展草食畜牧业和木本粮棉油却潜力巨大,这正是我们所急需的。因此,我以为建设生态文明应认真建设山区和牧区,说从这里开始也可以。 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一,可以很快取得成效,并使两区人民逐步富裕起来。在牧区选择条件较好地段建设以饲料桑和豆科灌木为主的灌丛草地,发展草食畜牧业,由于已有典型和经验,是比较容易的,可以较快地建成较强大的畜牧基地。在山区发展木本粮棉油生产同样比较容易,不仅有典型而且已有一定规模,群众更有积极性,形成比较大的生产基地也是比较容易的。这样做,既可以富民又可以调动群众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 第二,屏障农区又减轻农区压力。 山区牧区建设起来,首先是屏障农区,一是减少风沙灾害,二是减轻水旱灾害。其次,畜牧基地和木本粮棉油基地建成后,农区的粮食和肉奶供应压力就能逐步减轻,有利于调整生产结构和富民。这是釜底抽薪法,作用是很大的。 第三,山区牧区两个基地建成后,将出现可喜的新情况。不仅草原畜牧业产品可以大量出口,我国猪肉就可以自食为主,缩小养殖规模,减少饲料用粮,有利农区进一步调整生产结构。大量木本粮棉油产品还可能影响我国出口格局,这方面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内容更丰富多彩。 第四,更重要的,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将发生根本变化。它们几乎都在这两个区域,两个强大生产基地建成后,他们是最大受益者,当然会逐步坚实地富裕起来,生态环境也同时会好起来,因为既是生产基地,又是一片绿色世界,只要科学地解决后续加工的污染问题,生产是完全可以持续的。 我有一篇小文(从农桑立国到林草兴邦)详谈这个问题,这里只简单地说一下。 四、发挥县级组织的推动作用 要在全国建设生态文明,关键要发挥县一级组织的积极作用,有效推动这项工作。县一级是基层政权,可以组织全县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从事各项生态环境建设活动,这是我国的传统又是优势,今后仍应是这样。全国两千几百个县,可以在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下,统一行动,形成巨大的力量,完成各项重大任务。“郡县治,天下安”,这是我国的历史经验,说明县级工作的极度重要性。中央的各项政策实施的好坏关键在县一级,“欲知朝中事,去问山里人”,这是我国人民的经验也是结论。 怎发挥县一级的推动作用呢?这方面我们是有丰富经验的,效果也很好。 我讲件往事,1978年我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搞农业现代化试验县工作。大约1979年初,钱老钱学森托人转告我:农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不用系统工程的办法搞出一个科学发展规划,谁来指挥都将是瞎指挥。对于钱老的这个论点和好意我完全接受,并积极开办培训班,他派两位专家来讲课然后到试验县实际操作,搞全县的发展规划(以农业为主涉及有关产业)。五年之内,不仅五个试验县搞了规划,由于连续办培训班,许多科技部门和县也派人来参加,回去后自动搞规划。1983年我离开中国科学院后,这项工作继续进行,后来的生态农业县建设,也是这样做的,效果也是好的。参加培训班的学员们主动在各地办班和搞试点,试点范围愈来愈大,80年代中期我们还编了一套农业系统工程丛书,集中了这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后来见面时,钱老还称赞说把系统工程方法用到农业上是一大功劳。我以为发展县域经济一定要用这种方法扎实地干,凭领导人拍脑袋决策是十分危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