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蛋鸡养殖生产成本的大幅度增加,蛋鸡规模养殖发展速度加快,同时由于疫病的复杂化、非典型化、隐性化和常态化,健康养殖成本增加,规模养殖风险逐渐加大。目前疫病问题已成为阻碍规模化养殖进一步发展最大的障碍,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已成为蛋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课题。从政府层面来讲,一方面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对重大疫病免费防疫,另一方面,加大对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从技术层面来讲,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集中了全国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和各地区有实力的蛋鸡养殖龙头企业和地方科研单位组成的试验站对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撑技术研究进行联合攻关。但由于地域经济基础的差异,“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因为家禽生境条件的影响,我国多年来自然形成的鸡蛋“北产南销”产业大格局仍然存在,这些因素客观上对规模化蛋鸡养殖疫病防控带来了困难,但据笔者20多年成功养殖经验和多年来对规模化蛋鸡养殖户的走访调研,造成规模化蛋鸡养殖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还是经营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陈旧,缺乏科学规划意识 目前很多规模化养殖场是从小规模养殖起步的,虽然养殖规模扩大了,但观念并没有转变,许多规模养殖户在改扩建鸡场时,缺乏对建设布局的整体观念,随意性较强,生产区、生活区不分,净道污道不分,缺乏必备的功能区;认为鸡舍只要拥有湿帘、风机、喂料机、机械清粪机就是标准化,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鸡舍设计存在严重缺陷,鸡舍墙体较薄也没有保温层,鸡舍设计还是沿用了开放性鸡舍的模式,只是比传统模式多了湿帘和风机;湿帘的面积、厚度和风机的数量随意安装,并且风机只用于夏季炎热季节,结果造成鸡舍通风不良、夏季降温冬季保温效果差且不均匀;笼具的选择和单栋鸡舍饲养密度没有科学依据,导致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无法实施,疫病控制难度加大。 2、管理粗放,缺乏科学管理意识 许多养殖场还是以经验、习惯进行养殖,缺乏生物安全防控工作最基本的常识,所谓的“预防为主”的概念就是靠疫苗预防。不管以前的行为是否科学只要一次不出现问题就总结为经验,然后拿这样的经验再指导以后的生产。有的鸡场即便是场区规划时对生产区和生活区、净道和污道进行了区分,但实际运行中也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一些规模化鸡场工作人员紧缺,场区、鸡舍长时间不消毒,人员、车辆、鸡蛋周转箱未经消毒或草草消毒随意出入;鸡舍通风不良;病死鸡随意丢弃;鸡笼、运送淘汰鸡的车辆、人员未经消毒直接进入鸡舍;鸡群防疫雇佣防疫队,用完后的疫苗瓶等废弃物未加处理随意堆放;部分鸡场饮用水水质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弱毒疫苗饮水免疫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人员进出鸡舍不更衣换鞋;鸡粪处置不及时等都会导致疫病发生、传播。 3、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对规模养殖效益的客观统计和比较分析 目前蛋鸡存栏5万-15万只的规模化养殖场大多数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大都缺乏最基本的生产记录,有的只记录购买原料的总量和鲜蛋出售数量,因此只能大概算出每天的毛利和平均日蛋料比,根本计算不出单栋鸡群的实际效益,更不用说单只鸡72周的实际盈利情况,缺乏对规模养殖效益的客观统计和比较分析数据,因此,在购入鸡苗、饲料原料和配比、疫苗、药品多看重价格,导致种源性和疫苗源性疫病不断,鸡群营养不足导致抵抗力下降,健康养殖成本增加,养殖风险加大。 面对养殖“大环境”的客观现实,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正在集全体科研专家的力量为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同时将研发技术在各地区试验站进行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引导、教育规模化养殖场改变陋习,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养殖。笔者认为蛋鸡规模化养殖场现阶段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3.1场区规划要合理,切实做到各功能区严格隔离 ①生产区和生活区一定要严格分开,对进出生活区的人员车辆要严格分开;非生产人员未经严格消毒严禁进入生产区;②生产区净道污道严格分开,饲养员严禁进入污区;场外应有专用粪场;③育雏育成舍和蛋鸡舍要尽量隔离;④鸡蛋库要尽量独立;要在场区进门处建消毒池和熏蒸室,先对入场的鸡蛋周转笼用3%-5%的火碱水浸泡,再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熏蒸;⑤运输淘汰鸡的车辆和淘汰鸡的周转笼严禁进入鸡场,并要及时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