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症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大肠杆菌等病进行鉴别。 1、猪传染性胃肠炎 由冠状病毒引起,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并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10日龄以内的乳猪感染后,发病重剧,呕吐、腹泻、脱水严重,死亡率高。剖检见,胃肠变化均较重,整个小肠的绒毛均呈不同程度的萎缩;而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小肠损害的分布是可变的,经常发现肠壁的一侧绒毛萎缩而邻近的绒毛仍然是正常的。 2、猪流行性腹泻 由类冠状病毒所致,常发生于1周龄的乳猪,病毒腹泻严重,常排出水样稀便,腹泻3~4天后,病猪常因脱水而死亡;死亡率高,可达50%~100%;剖检见,小肠最明显的变化是肠绒毛萎缩和急性卡他性肠炎变化;组织学检查,上皮细胞脱落出现在发病的初期,据称于发病后的2小时就开始;肠绒毛的长度与肠腺隐窝深度的比值由正常的7:1,降到2:1或3:1。 3、仔猪白痢 由大肠杆菌引起,多发于10~30日龄的乳猪,呈地方性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病猪无呕吐,排出白色糊状稀便,带有腥臭的气味;剖检见,小肠呈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绒毛有脱落变化,多无萎缩性变化,用革兰氏染色时,常能在肠腺腔或绒毛检出大量大肠杆菌。本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仔猪黄痢 由大肠杆菌所致,常发生于1周内的乳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少有呕吐,排黄色稀便;剖检见,呈现出急性卡他性胃肠炎变化,其中以十二指肠的病变最为明显,胃内含有多量带酸臭的白色、黄白色甚至混有血液的乳凝块;组织学检查可检出大量大肠杆菌。发病仔猪的病程较短,一般来不及治疗。 5、仔猪副伤寒 有沙门氏菌引起,主要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1个月以内的乳猪很少发病。病猪的体温多升高,呕吐较轻,病初便秘,后期下痢。剖检见,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有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变化,与本病有明显的区别。 【治疗方法】目前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只能辅以对症治疗。通常的方法是:发现病猪后立即停止喂乳,以葡萄糖盐水或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43.2克、氯化钠9.2克,甘氨酸6.6克、柠檬酸0.52克,枸橼酸钾0.13克,无水磷酸钾4.35克,溶于2升水中即成)给病猪自由饮用,借以补充电解质,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同时,服用收敛止泻剂,防止过度的腹泻引起脱水;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尽早、尽快使用此法,一般都可获得良好效果。 【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主要依靠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母猪和乳猪的抵抗力;在本病流行的地区,母猪多曾被感染而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因此,药尽快令新生猪早吃初乳,接受母源抗体的保护,以减少发病和减轻病症。据报道,一定量的母源抗体只能防止乳猪腹泻的发生,不能消除感染及其以后的排毒。因此,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通风饱暖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