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药园地 > 文章

兽用双氯芬酸钠的最新研究进展

时间:2012-07-0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刘保光,王玉涵等 - 小 + 大

    在有关动物致畸研究中,给小鼠用药量至人局部用量的5000倍,大鼠和兔用至2500倍),均未发现致畸作用,尽管这些量已经达到对母体和胎儿产生毒性。大鼠母体对双氯芬酸钠的毒性表现为难产,妊娠延长,胎儿体重、生长和成活率下降。可见,双氯芬酸钠可透过大鼠和小鼠的胎盘屏障。
    五、对临床应用的研究
    由于我国是个畜牧业养殖大国,鸡、鸭、鹅及鹌鹑存栏量巨大,鉴于双氯芬酸钠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该药在哺乳动物和禽类疾病防控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兽医临床上、病理解剖上、组织病理学及血清生化学等方面探究其致病机理,全面研究双氯芬酸钠的药理机制、毒性作用、安全范围,不仅能填补我国对双氯芬酸钠在家禽研究上的空白,还能填补国际上双氯芬酸钠对其它禽类毒性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Irtaza Hussain等在研究中指出,在所有实验动物中,雏鸡临床症状最严重,其次为鸽子、日本鹌鹑,八哥的临床症状最轻。血清尿素水平在雏鸡上变化不显著,但在鸽子上显著降低,在鹌鹑和八哥上显著升高。双氯芬酸钠口服剂量为10mg及20mg每千克体重的雏鸡有内脏痛风,而相同剂量对日本鹌鹑和八哥并未观察到痛风现象。解剖发现,所有实验组动物的肾脏和肝脏肿大,组织学检查有肾小管坏死,肝脏脂肪变性以及肝细胞坏死。双氯芬酸钠口服剂量为10mg及20mg每千克体重的雏鸡和鸽子,其肝脏和肾脏有尿酸盐结晶及实质病变。
    鉴于我国是世界上禽类养殖最大的国家,每年家禽各类疾病都呈不同程度的流行和发生,而在疾病的防控上,药物预防治疗依然占主要方面。因此研究双氯芬酸钠对家禽的毒性作用,有利于指导兽药生产厂家正确组织配方、指导养殖户正确使用药物,还利于促进双氯芬酸钠在我国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对我国养禽业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六、对禽类不良反应的研究
    双氯芬酸钠对禽类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毒性作用和尿酸盐沉积两个方面。在兽医临床,因鸡对双氯芬酸钠很敏感,如稍超剂量即可引起鸡的中毒甚至死亡,已有部分专家对此作出报道。
    双氯芬酸钠是如何引起鸡尿酸盐沉积的,其作用机理目前并不清楚。但可能性较大的两种方式,一是双氯芬酸钠干扰嘌呤的代谢,使尿酸产生增多;二是它损伤肾脏,导致肾脏尿酸盐清除率下降,排泄减少。确切的作用机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鉴于鸡体内尿酸的唯一的排泄途径是肾脏,肾功能损伤影响肾小管的尿酸盐清除,必然导致尿酸盐的排泄困难,而沉积在器官表面和组织内部。尿酸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以蛋白结合的形式,结合尿酸浓度较稳定;另一种是游离的形式,当体内代谢产生的尿酸过多时,游离尿酸的浓度会大大升高。同时,尿酸的溶解度很低。
    闭强等研究发现:尿酸以可溶性尿酸盐的形式排出,双氯芬酸钠在鸡体内主要分布于肝、肾、脾等,最高浓度在血液,由于双氯芬酸钠的尿酸盐溶解性低,使其在体内上述器官、组织大量沉积,发生尿酸盐排泄障碍而发生尿酸中毒。刘启宏等在研究试验中发现,双氯芬酸钠与氯化铵共同饮水,相同条件下鸡死亡增加,且作者多次碰到含双氯芬酸钠导致鸡尿酸盐沉积的病例,但在猪等哺乳动物中未见此种情况。究其原因,是由于家禽中缺乏精氨酸酶,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是尿酸,而不是哺乳动物中的尿素。
    七、小结
    兽用双氯芬酸钠作为较强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用于兽医临床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效果。为了促进该药在我国兽医临床上的科学广泛应用,通过加大对该药资金投入,加快新剂型的研究开发,确保该药安全计量范围,为我国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及疾病预防治疗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牛胰酶粉提取生产技术

下一篇:中兽医对猪高热病之降热途径的探讨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