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畜产品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养殖污染和畜产品加工业污染的不断加剧;各种疫病的跨地区传播以及防病控病难度的不断增加;抗生素的滥用和非法添加剂的使用;还有畜产品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的不断下降。发展生态循环养殖技术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之一,本文对生态循环养殖的概念、发展生态循环养殖的意义,以及我国生态循环养殖的主要模式作一粗浅综述,并提出几点建议,供同仁参考。 1 生态循环养殖 1.1 生态循环养殖的含义 所谓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所谓生态循环养殖是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生态循环养殖有利于养殖过程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生态循环养殖业具有以下特征 (1)它是以一种或少数的几种畜禽养殖为中心,同时配置其他相关产业,如种植业、园艺花卉、肥料业或者其他养殖业实现无污染排放等,把资源的循化利用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2)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内部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和转化,以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生物群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系统内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上游环节出现波动将会导致下游环节的难以控制,甚至是失去原来的平衡。 (3)在生态畜牧业中,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网络是完整统一的,通过这个网络,系统向环境中的污染排放明显减少,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并有效地提高了畜产品的营养品质与食用品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 发展生态循环养殖的意义 生态循环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最初从事的生产活动就是生态农业,其中包括生态养殖。但随着养殖业的高速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排出的大量粪尿造成了环境污染,各种抗生素和药物的滥用造成了病原体抗药性的增强以及畜产品药残的增加,以上因素都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在全社会环保意识与食品安全意识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关注环保、关注食品安全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基本国策。 (1)生态循环养殖业利用食物链传递和能量流传递的方式减少了养殖业对于配合饲料了依赖,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并缓解当前粮食紧张的局面。在生态循环养殖的整个过程中大大减少了粪尿向环境中的排放、改善了养殖场的周边环境。 (2)生态循环养殖有利于生产出绿色健康的畜产品。在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下,百姓越来越重视食品的食用安全和营养品质,这其中就包括了养殖过程中各种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和药物残留。生态循环养殖在生产过程中远离各种激素类添加剂和某些抗生素药物,并在达到以上效果的基础上并不会削弱畜禽的健康状况,有利于为百姓生产出绿色健康的食品。 (3)生态循环养殖有利于生产出高营养价值的畜产品。目前为止,生态循环养殖中关键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和利用蝇蛆、蚯蚓降解粪尿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利用微生物的充分发酵可以大大减少粪尿中各种病原体和有害微生物,并达到低臭甚至是无臭的效果,还可以将粪尿转化为蝇蛆和蚯蚓可以有效利用的食物,蝇蛆和蚯蚓再转化为营养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并被畜禽利用,最终大大提高了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迎合了当前人们对于畜产品的营养、安全的要求,还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生态循环养殖业的几种主要模式 3.1 散养、放养(放牧)与种养结合模式 这也是最接近原始养殖的模式。如林(果)园养鸡、稻田养鸭、养猪一果树等。主要通过用林木、果树、作物、中药材等种植业与畜禽养殖结合,从而有效解决并利用畜禽粪便,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以生产优质水果和畜禽。但同时这种养殖方式有着非常严重的局限性,首先这种养殖是以自然饵料为主,受自然环境和季节影响较大,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水平比较低,不适合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所以这种养殖模式适合在山区、谷地或者有大片树林、果园、作物带的地区推广。 3.2 立体养殖模式 如鸡一猪一鱼、鸭f鹅)一鱼一果一草、鱼一蛙一畜一禽等。通过用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或者畜禽粪便人池肥水,转化成浮游生物,为鱼、蛙提供天然饵料,塘泥作农作物肥料。这种养殖模式虽然可以减少粪尿对环境的排放,但是由于延续了把粪尿未进行无害化处理直接饲喂猪、鸡、鱼等下游动物,易诱发各类疾病在种群间甚至跨物种的暴发。另外,畜禽粪便中还含有大量的抗生素、重金属、病原体等有毒有害物质,容易造成残留并传播疾病。所以从卫生防疫的角度来看,在立体养殖中不提倡粪便不进行无害化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