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的传统治疗是为了抗菌消炎,增强抵抗力。使用抗生素治疗乳房炎虽然可达到杀菌治愈的目的,却起不到长期促进乳腺恢复的作用。痊愈后的患病乳牛产奶量下降,而且在长达半个月的治疗期内,所产的牛奶不能食用。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微生物能对抗生素产生顽固的抗药性,耐药菌株又将耐药因子传递给其他敏感菌,使其对原来的敏感药物产生抵抗力,使乳房产生蜂窝组织炎。 激素在奶牛生产中使用,虽然效果明显,但在牛奶中的残留和副作用以及对人类健康是有危害的。这些不规范的用药及药物自身的缺陷,在治疗乳房炎的同时也破坏了奶牛自身及其内在的微生物免疫系统,给奶牛生产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同时严重影响牛奶品质。 临床上治疗乳房炎多使用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这类药物的使用在临床上主要是用来缓解症状,表面上看效果很好,但这类药物的主要成分为皮质醇,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作用,以及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无论口服或外用,还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都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 奶牛产期使用造成代谢紊乱 奶牛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皮肤变薄、多毛、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消退。但肌无力恢复慢,且不完全。此外,糖皮质激素由于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可延缓伤口愈合,尤其是乳头创伤的奶牛使用这类药物后伤口愈合慢。 诱发或加重奶牛乳房感染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奶牛肌体的免疫功能,且无抗菌作用,长期应用可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以及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散或静止感染灶复燃,特别是原有抵抗力下降,如口蹄疫继发感染乳房炎的治疗,此副作用更加明显。 奶牛易患消化系统并发症 糖皮质激素能刺激奶牛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胃黏液分泌,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诱发或加剧消化性溃疡,糖皮质激素能掩盖溃疡的初期症状,以致出现突发性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 导致奶牛患心血管并发症 奶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影响奶牛骨关节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钙在肠内的吸收,继发性引起甲状腺素增多。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骨的软化和骨质疏松症,引起关节病理变化,导致类固醇性关节病,还可抑制关节软骨的形成,使关节软骨糜烂,导致慢性绒毛增生性关节炎,造成奶牛瘫痪。 影响奶牛繁殖 奶牛在怀孕期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胎儿先天性腭裂,相同的作用也可能发生在犬和猫身上;地塞米松可导致多种妊娠动物流产。 停药反应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用药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而引起原病情加重。 尽管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起到抗炎、抗过敏、抗中毒、抗休克的作用,但考虑其副作用,养殖场(户)在用药时还需谨慎。在治疗中对动物使用这类药物只能是暂时,并且用量要逐渐减少,甚至不用;当适应症与禁忌症并存时,应权衡利弊,慎重决定。对于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严禁使用糖皮质激素,尤其是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时,虽然表现乳房炎治疗效果快,但实际产奶量下降明显,乳房炎反复发作甚至加重,所以要尽量不用这类药物。临床上应多使用中草药类产品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