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肠杆菌病 流行特点:大肠杆菌的分布极为广泛,除家禽易感染外,家畜也易感染,鹌鹑一生都可感染。幼鹑6个月后发病率较高,主要通过粪便传染,饲养密度过大,笼舍消毒不彻底是造成该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冬春气温变化大、气候聚变和夏季炎热都可引起大肠杆菌病。 症状:鹌鹑得此病后,初期症状为:食欲减少,产蛋量下降,白壳蛋、褐壳蛋增多,蛋皮薄易碎,呈零星死亡,个别有神经症状头向后仰,也有的眼睛有病变,幼鹑主要表现为排水样稀便,精神不振,羽毛松乱,闭目养神等。 病理变化:胸腔腹腔有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于脏器表面。有时有腹水,气囊混浊、肝肿大,偶有多色坏死灶,肠黏膜充血肿大,产蛋鹑伴有生殖器变化,卵巢变形,输卵管和泄殖腔发炎,有蛋滞现象。 治疗: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对本病都有很好疗效,但应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每间隔一个月,用一次远征禽菌录(连用3天),对本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二、溃疡性肠炎 流行特点:在自然情况下,鸡、火鸡、鸽、野鸡均易感染,且以4周龄~12周龄的鸡和鹌鹑多发,呈地方性流行,本病经粪便传播。 临床症状:急性死亡后,往往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多发生在发育良好、肌肉丰满、脂肪丰满、嗉囊中充满食物、伴有白色水样稀便的禽只。随着疾病的发展,出现食欲不振、身体蜷缩、羽毛被粪便污染、蓬乱并失去光泽,病程一周以上时,禽体极度瘦弱,胸部肌肉发生明显萎缩。 病理变化:早期病变是在各部位肠壁可见有小的黄色坏死溃疡,边缘呈现环形出血,随着溃疡灶的增大,出血环消失、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弹坑状,有时融合形成大片坏死性伪膜性斑块。肝脏可见淡黄色斑纹或不规则黄色坏死区,脾肿大、出血。 防治措施:彻底清除粪便和消毒,链霉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三、新城疫 临床症状:最急型常突然发病,看不到明显症状,很快死亡。 急性型:发病初期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忽然不食,羽毛松乱不愿走动,眼半闭或全闭,白壳蛋增多,鹌鹑整体产蛋率下降不明显,嗦囊内积有液体内容物或气体,倒提常从口角流出大量酸臭的暗灰色液体,排黄绿色、黄白色稀便。鹌鹑发病后常伴有神经症状,头部颤抖,站立不稳或偏瘫,病死率高。 慢性型:多发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鹌鹑,多散发,死亡率低,以神经症状为主。 病理变化:最急性型尸体变化较轻,仅在胸骨I勺面及心外膜有出血点或者可能完全没有变化。 急性型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层下有时有轻微出血点,直肠有条纹状出血。 搞好防病灭病的几点建议:保持鹑舍内卫生,勤清粪,勤清洗水槽。每次清粪后应消毒一次,至少一星期消毒一次,百毒杀等交替使用。病死鹌鹑不要随处乱扔,要做深埋或焚烧处理。最好采取整进整出制度,即一个鹑舍一年只养一批鹌鹑,有利于鹌鹑淘汰后整体消毒。要预防为主,接种工作十分重要,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严格按要求去做,用过后的注射器及用具要作消毒处理,包装疫苗的瓶子,要深埋或焚烧。不饲喂霉败变质饲料及洒落到地面的土料,不喂变质饲料。一定要做好防蝇灭鼠工作,灭蝇可用农药“灭多威”加一定量水后拌麸皮放置鹑舍地面让苍蝇自由采食,此方法灭蝇效果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