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仔猪水肿病技术研究综述

时间:2009-05-2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网站 - 小 + 大

    自Shanks(1938)报告1932年在爱尔兰发现仔猪水肿病以来。该病广泛分布于欧美亚非的养猪国家地区。前苏联发病率1.1%%-36.7%,有的农场高达60%,致死率100%。日本发病率1%,致死率80%-100%。美国的发病率4%-40%,致死率90%。
    我国1956年北京地区首先发生仔猪水肿病,据1959-1989年北京十个省市自治区统计,共发生仔猪水肿病1633735头,死亡743199头,其中1980-1989年的10年时间就发病1258115头,死亡537911头。据黄昌仁(1995)报告,四川40-50日龄断奶前后仔猪有10%-35%发生仔猪水肿病,致死率达80%-100%。谈荷弟(1995)报告江苏省某县1992年发病近万头,全县死于仔猪水肿病的头数相当于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喘气病、猪弓形虫病等病的死亡总头数。据作者在川西平原的新津县等地调查,不同村组的仔猪发病率在15%-30%之间。该病已成为目前我国危害仔猪的主要疾病。
    仔猪水肿病发病率虽然随时间和地区而变,但水肿病在全世界实行现代化养猪的地方将继续广泛地发生。因为水肿病是由大肠杆菌这种到处都存在的细菌所引起,有理由断定该病还将继续传播,消灭是不现实的(Nielsen,1986)。
    1 发病原因
    1.1 致病微生物
    Hudlson和Butain等(1951)即提出仔猪水肿病与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有关,不久即得到Sojka证实。Erskine等(1957)、Timoney(1957)用细菌的无细胞提取物静脉注射成功地复制出该病。
    我国王世荣(1980)从水肿病猪体内分离出溶血性大肠杆菌,并人工复制成功。董再珍(1981)、胡贞延等(1985)从水肿病病例中分离出溶血性大肠杆菌,通过扩大培养、反复冻融、离心、浓缩、分离出致水肿因子和内毒素,前者动物实验可引起迟发性神经症状后肢麻痹、眼睑及胃底和肠系膜水肿。后者主要引起胃肠急性出血性炎症和中毒性休克,急性死亡,临床上往往缺乏水肿病的特征。孙全林(1992)、余永建(1993)分别在江苏和四川病猪体内分离出溶血性大肠杆菌,动物人工复制成功。
    关于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是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而大肠杆菌是仔猪道的常在菌和条件性病原菌。仔猪水肿病的发生除肠道内必须存在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还要具备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固着、繁殖、毒素产生吸收等一素列环境条件,涉及的问题很多,诸如仔猪机体状态、营养条件、饲养管理、胃肠PH值、仔猪所处环境等。
    1.2 其它原因
    1.2 仔猪消化生理学特点与水肿病的关系
    消化酶不健全仔猪胃腺不分泌绽粉酶,小肠粘膜和胰脏在35日龄内发泌很少。因此,不能充分地利用淀粉,更不能消化吸收禾本科谷物中的可溶性非淀粉化合物。当仔猪断奶后的一周内,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糜蛋白酶等酶的活性显著下降。除胰脂肪酶外,其它酶在12-14天后方可恢复断奶前水平。这些变化能导致早期断奶仔猪对植物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率降低。至四周后才能恢复到最高水平。因此,早期断奶仔猪如饲料配制不当,或诱食过迟,未能促使消化酶系统提前分泌,必然导致消化不良、腹泻,为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异常增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仔猪胃底腺不发达,在生理上缺乏产生足够胃酸的能力。据测定,20日龄正常仔猪胃内PH值为3.42,30日龄为4.29,40日龄为3.25,2.5-3月龄盐酸浓度才接近成年猪水平。哺乳仔猪可以通过乳酸杆菌将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而维持其酸性环境。因此,尽管哺乳仔猪分泌胃酸的能力很弱,但消化仍良好。而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胃PH值上升,不管采食何种固体饲料,胃内PH值均会立即上升,酸度下降。据测定,每100克胃内容物有机酸浓度,从断奶前的10mmol降至3-4mmol。在碱性环境中,仔猪胃蛋白酶朊不能激活为有消化功能的胃蛋白酶,影响日粮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蛋白质在肠内腐败,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为大肠杆菌的增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仔猪免疫功能缺乏,胎儿在子宫内没有接触抗原,而通过初乳获得大量抗体。在哺乳阶段,仔猪依赖乳中大量抗体与肠内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发生中和反应。仔猪出生10日龄以后才开始产生抗体,30-35日龄前数量还很少。当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水平降低,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抗病力减弱。尤其当采食固体饲料后,饲料抗原引起肠道损伤,消化吸收不良,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
    综上所述,由于仔猪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分泌少,当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这时仔猪胃盐酸分泌仍很少,而饲料蛋白质和无机盐阳离子与酸结合,PH值上升,蛋白质不被有效地消化吸收,消化过程生理失调,肠内存在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未被吸收完全的氨基酸,导致肠内菌群区系平衡变化,大肠杆菌大量增殖。
    1.2.2 仔猪消化不良、腹泻与水肿病的关系
    Timoney(1950)和Lamont等(1950)指出,仔猪水肿病发病前一、二天常有消化不良和轻度腹泻,认为消化不良和腹泻与水肿病发生相关。断奶仔猪肠道遭到损害后,病原微生手容易大量增殖,腹泻加剧(Mille等1984)。因此,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可能只是仔猪腹泻的继发性疾病(Newb等,1984;Miller等,1984)。消化不良的肠内容物可以作为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质的营养基质,病原菌利用进行大量生托繁殖,充足的营养素有利于大肠杆菌在小肠定植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作者自1990年以来诊疗的数百例仔猪水肿病例病前多数有消化不浪和腹泻。因此,防止断奶仔猪消化不良和腹泻,在防制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上一篇:给猪用药的技术操作要点

下一篇:育成猪呼吸系统疾病鉴别与诊治一览表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