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治

时间:2011-11-2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也叫黏膜病或牛病毒性腹泻。该病的临床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此病呈世界性分布。1980年后传人我国,在部分地区牛群中有流行。
    (一)病原
    本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为40~60nm(纳米)。
    (二)流行情况
    本病的自然宿主是家养和野生的反刍兽及猪,自然感染仅见于奶牛、黄牛、水牛、牦牛等,无明显的种间差异。感染率很高,约70%的2岁以上牛有牛病毒性腹泻抗体存在。有资料表明,本病毒可以在不同反刍动物之间互相感染,尤其表现为无临床症状却终身排毒的持续感染动物。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
    本病可经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途径传播,主要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如食入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也可由于吸人病畜排出的带毒飞沫而感染。病毒还可经胎盘发生垂直感染。犊牛出生后,即成了被感染牛,死亡率很高。幸存牛不断排毒,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来源。病毒血症期的公牛精液中带毒,可通过自然交配或 人工授精感染母牛,持续感染的牛可终生带毒、排毒,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牛不论大小均可发病,尤以6~18个月龄的犊牛易发。本病发生通常无季节性,但多见于冬季和早春,自然病例常年均可发生。本病在新疫区急性病例多,在封闭式牛群中可呈暴发式,犊牛急性病例可达25%,病死率为90%~100%。在老疫区只见散发病例,大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率达50%以上。有些慢性病例呈持续感染,不产生抗体。
    (三)临床症状
    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7~10天,但也可短到2天,长到14天。人工感染的潜伏期多为2~3天。临床上感染的牛群一般很少表现症状,多为隐性感染。发病多伴有免疫耐受、免疫抑制。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过程。
    急性型:急性病例发病率高、致死率低,常见于幼犊,死亡率也较高于年龄较大的牛。急性病例多于15~30天死亡。在临床上可呈隐性或腹泻。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0~42℃,持续2~3天。厌食,精神萎顿,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流涎或剧烈干咳。此时,难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区分。体温再次升高,常于发热后2~4天,发生腹泻,一般粪为水样,有恶臭,含有黏液及血液,这种特征性的腹泻会持续3~4周或间歇持续数月。口腔黏膜出现糜烂,之后糜烂融合成大片坏死,常见于唇内、齿龈、龈垫、硬腭的后部、口角和舌上。重病例整个口腔呈被煮样,有灰白色的坏死上皮覆在粉红色的肉面上,大量流涎。鼻镜也有同样的病变,损害逐渐融合并覆痂皮。有些病牛会继发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有的病畜康复快,黏膜损害在10~14天内痊愈。

上一篇:奶牛盲肠扩张与扭转的诊治

下一篇: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