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群产蛋有一定的规律性,反映在整个产蛋期内产蛋率的变化呈一定的模式,即鸡群开产后,最初的5周或6周内产蛋率迅速增加,以后则平稳地下降至产蛋末期。产蛋曲线有如下特点:开产后产蛋迅速增加,达到40%以后,则成倍的增加,在产蛋6周或7周之内达到90%以上,这就是产蛋高峰。高峰期一般在27~29周龄到达,并维持两周以上,高峰过后产蛋曲线下降十分平稳,呈一条直线状。正常曲线每周下降的幅度是相等的,一般每周下降不超过1%,直到72周龄产蛋率下降至65%~70%。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而产蛋率突然下降,或者到产蛋高峰期达不到高峰,这说明存在异常原因。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一、饲养方面 (一)饲料:产蛋鸡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科学的营养需要合格的全价配合饲料。饲料出现问题往往导致产蛋率下降。影响鸡群产蛋的主要营养因素: 1.蛋白质:饲料中没有了豆粕鱼粉,或豆粕、鱼粉用量太少,饲料的品质明显下降。有些养鸡户由于使用了低蛋白饲料,不仅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短,而且产蛋期也缩短100d(正常产蛋期为500d左右)。 2.能量:能量摄取不足,即使增加蛋白质含量也不能提高产蛋率。饲喂不足必然导致无法摄取足够能量,可使产蛋率下降10%左右。 3.矿物质:饲料中Ca、P及微量元素Mn、Zn、Se等缺乏,会严重造成产蛋率下降达90%以上甚至停产。其中Ca的水平直接影响蛋鸡的生长和产蛋,低Ca使鸡产软壳蛋或完全停产。另外Ca、P比例不协调也会影响产蛋率。 4.维生素:蛋鸡维生素需要量很小,但又不能缺少,合理适量的维生素供给,既能保证蛋鸡的健康水平发挥其生产性能,还可节省饲料,提高产蛋率。反之,产蛋率下降。 5.食盐:日粮中食盐过多或过少均可导致体液、电解质失衡,造成代谢紊乱,使产蛋量下降。据资料报道,当日粮中食盐含量超过2%时,会严重影响产蛋量,甚至造成食盐中毒。 为了减少因饲料品质对鸡群产蛋率的影响,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节约管理费用,但不能在饲料上节约开支。(2)要选择地域近,有信誉,有实力的饲料企业。远距离的运输,运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3)因饲料质量问题引起的产蛋率下降,应采取调整日粮的措施,更换饲料时应注意逐步更换,一般一周左右更换完毕,同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二)饲养方法 1.育成期:在实际生产中,许多饲养者往往只重视产蛋鸡的饲养管理而忽视育成鸡的饲养管理,不重视育成鸡的均匀度,往往导致到开产日龄时,有的鸡过分肥胖或过分瘦弱,过肥或过瘦的鸡均不产蛋。这样的鸡群很难达到产蛋高峰。把鸡群按一定标准分开饲喂,过肥的鸡少喂,瘦弱的鸡多喂,对于过度消瘦的鸡应淘汰。 2.产蛋期:产蛋期母鸡代谢强度大,繁殖机能旺盛,摄取的营养物质多用于产蛋,在此情况下,机体易感染疾病,所以要特别注意观察影响鸡群正常生活、生产的情况如发现大群中突然死鸡,且数量较多,必须立即剖检,分析原因,以便及时发现鸡群是否有疾病流行;应注意有无脱肛、啄肛现象,及时将啄肛鸡和被啄肛鸡分开,伤轻者涂擦碘酒等消毒,并对所有受伤的鸡注射青霉素(2万~4万IU/只d),以防感染并消除炎症;产蛋高峰期过后冠萎缩的鸡,要加喂微量元素、多维、青饲料等,一般在25d至一个月即可恢复产蛋,否则要2~3个月,甚至4个月才恢复,这项工作一直要进行到鸡群淘汰前两个月。 二、管理方面 1.环境:产蛋鸡对环境刺激反应十分敏感,尤以光照、温度、通风最为明显。鸡舍突然停止光照、缩短光照时间及减少光照强度,都可使产蛋量下降。蛋鸡在18周龄以后,决不能减少光照和强度,否则产蛋率会下降10%左右。对经常停电的地区,鸡场应准备一台小型发电机以备应急。产蛋鸡舍的最适温度为13~23℃,高温环境对家禽的危害比较大。舍温控制在20~21℃时,这样饲料报酬最高,产蛋率也最高。所以在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应防暑降温。通风不畅,舍内空气混浊,氨味太浓,也常引起鸡群的产蛋率下降。鸡群在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常出现拉稀、产软壳蛋、血斑蛋并伴有呼吸道症状。在治疗时应在饲料中补充维生素。 2.饮水不足及水质不良:水是鸡体和蛋的主要成分,产蛋率越高,饮水量越高。饮水轻微不足可使产蛋率降低2%,缺水24h,产蛋率下降30%后,补水后仍需25~30天才能恢复生产,同时新鲜清洁的饮水对保持蛋鸡的生产也很重要。水质不良可使产蛋率和蛋的品质下降。 3.管理制度突变:喂料次数和时间等不固定,会破坏鸡体的“生物钟”,引起鸡群不安而影响产蛋。另外,鸡群的运输、转移和搬运等也会影响产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