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鸡病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

时间:2009-05-2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阳光网站 - 小 + 大

     鸡场疫病发生及流行特点  鸡病种类越来越多,传染病危害最大鸡的人工饲养密度较大,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很容易出现新的病毒种或变异毒株,引起新的疫病。在鸡的所有疾病中,传染性疾病可占到60%~70%,仍然是危害养鸡业的最重要的疾病。2004年初,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大面积暴发,虽然这还是第一次,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商品鸡群中ND强毒流行、PD普遍或严重存在,近年来又先后暴发和流行了传染性囊病IBD、传染性贫血CIA、病毒性关节炎、白血病AL、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脑脊髓炎AE、肉鸡腹水综合征Ascites和猝死综合征SDS等。  一些不可忽视的新的传染病开始流行并造成很大危害  高致病性AI本病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其血清型为H5N1。禽流感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及某些野禽的易感性最高,并呈急性致死性传染。主要通过横向传播,即通过易感禽类与感染禽类的直接接触或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但传播范围往往不大。发现可疑AI病例,应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以便及时确诊和采取相应措施,包括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等。按我们国家的政策和国际惯例,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御,主要是控制它的源头,包括对疫区所有患禽流感鸡的禽类扑杀,就是为了消灭这个源头,防止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外面来,造成更大的扩散。另外就是疫苗,疫苗是预防的很关键的措施。包括去年在意大利召开国际禽流感会议,已经确定今后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禽流感的很重要的措施。我国目前禽流感诊断试剂生产技术非常成熟,并已经研制出了有效的疫苗,这个疫苗在实验室的保护率能够达到100%。同时要搞好饲养管理,加强隔离,特别是和候鸟的接触,现在像农村的一些小型或者是个体饲养场,在野外散放,特别是水禽,鸭子在河里、湖里,很容易和迁徙的水禽接触。比如迁徙的野鸭、海鸥或者是天鹅以及其它候鸟等,这些迁徙的水禽体内要是有禽流感病毒的话,它们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就有可能造成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AL感染鸡的AL有5个亚群:A、B亚群是常发生的优势亚群;E亚群为内源性,不致病;J亚群能产生一种独特的反转录酶,这种酶可将病毒RNA反转录成前病毒DNA上,然后再将前病毒随机整合到宿主DNA上。因此,随着宿主细胞的分裂可转录出RNA,随之产生病毒蛋白质。病毒子装配完后便以出芽方式从质膜中脱离出来。AL主要发生于肉鸡,存在于所有的种肉鸡群。严重感染的成鸡群中,60%以上的死鸡可见到成髓细胞瘤和骨细胞瘤,肝、脾、肾及其它器官均可能有肿瘤发生。目前还没有一种很好的针对AL感染的治疗方法和疫苗,而且还没有发现一只对ALV产生先天性抑制的小鸡。因此,本病的有效控制措施是及早从高代次种群中淘汰阳性鸡。  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普遍存在各鸡场,造成鸡只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失去免疫应答能力,因而使疫苗失去了应有的免疫预防作用,鸡群整体抵抗力下降。这些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贫血CIA、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矮小综合征等。  老病新形式:疾病非典型化占据主流  1.在免疫条件下的非典型流行形式。如ND,随着ND疫苗的普遍使用,ND的发生和流行出现了新的变化,ND多发生于免疫鸡群,表现非典型症状,如产蛋鸡产蛋下降,日死淘率不同和升高,呼吸道综合征加重。有些传染病发生后,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当鸡群中有MD、IBD、CIA等病毒存在时,往往继发ND,且不表现ND特有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2.病原体的变异和进化。如IBDV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表现强毒型,自90年代初开始出现超强毒型IBDV;MDV在1960年以前为中等毒力型,1960年到70年代后期出现强毒型,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超强毒型VVMDV,到了80年代后期出现了超强毒型VV+MDV。同时,新的致病型也不断涌现,IB在80年代前主要表现呼吸型,之后相继出现了肾型IB,英国还发现了脑肌型IB。    3.由于致病因子的协同作用,导致多因子复合性疾病越来越多,以鸡的呼吸道综合征最具代表性。由于非传染性致病因子如拥挤、温湿度不适、通风及其它环境条件不良等和传染性致病因子如IBV、NDV、AIV、ILTV等严重威胁生产。      4.由于管理不善,使用药物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营养代谢病、药物中毒病、寄生虫病有所增加,鸡的抗药性越来越突出,给鸡的细菌性疾病控制带来了新的难题。  5.散养户或规模化养殖户鸡舍的环境卫生体系还很不完善,粪便处理不科学,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不力,这样,即使外部封锁隔离十分严格,消毒防疫十分周密,鸡发病率依然会居高不下,也明显影响着治愈率。
  疾病防治对策
  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规模化鸡场而言,鸡病防治工作的着眼点,应该是预防群发性疫病的发生,防重于治;应以鸡的群体为对象,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必须建立预防为主、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综合配套的防治工作运行机制,一方面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制定适合本场具体情况的兽医防疫卫生措施,确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另一方面疫病控制要从源头抓起,必须完善严格的检疫检验措施,防止疫病传人。特别要提醒的是,自1998年以来,在鸡群中流行最为严重的疫病是AI,其变异性强、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可给养鸡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必须稳定地控制病毒性疾病其中首要的是控制鸡场的ND发生。目前在我国,尤其是非典型性ND还得不到有效控制,净化鸡场非典型性ND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与此同时还要控制好能够控制的呼吸系统疾病及免疫抑制性疾病(如IB、ILT、IBD、MD等)。要密切注视CIA、J—亚型鸡白血病发生、流行的动态,强化鸡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严防该病的侵入。  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性疾病造成的损失  关键是强化饲养管理措施,做好隔离、消毒、卫生和防疫工作,采用合理的投药方法和科学的免疫程序,在稳定地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基础上减少CRD的发生,降低种鸡霉形体的卵传率,持之以恒地做好白痢病和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这样可明显降低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以及继发症、并发症和混合感染的出现。  控制环境污染,实行生物安全措施环境污染是引起疫病流行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化养鸡场饲养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强调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在鸡病防治中更具有现实的意义。虽然我国有些集约化养鸡场养殖条件好一些,但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控制环境污染,实行生物安全措施刻不容缓,鸡场应该按照控制传染病的原则,逐步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并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遵守防疫制度,严格限制人员、动物和运输工具的流动和进入养鸡场;对引进的种鸡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对发病和病死鸡只要严格处理,防止疫病扩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疫病的检测和日常的消毒工作。

上一篇:看乳头即可辩猪瘟的感染时间

下一篇:当前禽病流行状况及防制对策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