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12-02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腐蹄病是反刍动物特别是绵羊、山羊和牛养殖业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较高,约为8-20%,有的高达30-50%。 一、病因: 其病因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饲养管理方面,主要是草料中钙、磷不平衡,致角质蹄疏松,蹄变形和不正;牛舍不清洁、潮湿,运动场泥泞,蹄部经常为粪尿、泥浆浸泡,使局部组织软化;石子、铁屑坚硬的草木、玻璃碴等,刺伤软组织而引起蹄部发炎。二是由病原菌节瘤拟杆菌引起的。节瘤拟杆菌又称K微生物。本菌引起的炎性损害作用很小,但它能产生强烈的蛋白酶,消化角质,使蹄的表面及基层易受侵害。因此,只有在坏死梭杆菌等菌的协同作用下,才能产生明显的腐蹄病损害。 二、症状: 病牛喜爬卧,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或各肢交替负重;行走时跛行。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蹄间溃烂,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用叩诊锤或手按压蹄部时出现痛感。也有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于蹄底。球节感染发炎时,球节肿胀、疼痛。严重时,体温升高,食欲减少,严重跛行,甚至卧地不起,消瘦。用刀切削扩创后,蹄底小孔或大洞即有污黑的臭水流出,趾间也能看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的坏死物。重者蹄冠红肿,痛感明显。 三、防治: 药物对腐蹄病无临床效果,切实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最有效措施是进行疫苗免疫。 我国学者分离鉴定出我国腐蹄病病原菌株,通过免疫试验,确定其免疫期为6个月,免疫保护率80%以上,为从根本上控制腐蹄病的流行提供了有效的免疫技术。另外,A、E型纤毛蛋白基因工程疫苗和E型纤毛蛋白与绵羊IL2联合基因工程疫苗,是未来灭活苗的有效替代品。 加强饲养管理,施用药物进行治疗。 1、 圈舍应勤起垫,防止泥泞,运动场要干燥,设有遮阴棚。 2、草料中缺锌与铜,每头牛每日每公斤体重补喂硫酸铜、硫酸锌各4.5mg。如钙、磷失调,缺钙补骨粉,缺磷则加喂麸皮。 3、对病牛的治疗: (1).用20%硫酸锌溶液洗涤蹄部。 (2).用10%硫酸铜溶液浴蹄2-5分钟,间隔1周再进行1次,效果极佳。 (3).修整蹄形,挖去蹄底腐烂组织,用5%碘酊棉球填塞患部。 (4).先取青霉素20万单位,溶解于5ml蒸馏水中,再加入50ml鱼肝油,混合搅拌,制成乳剂,涂于腐烂创口,深部腐烂可用纱布蘸取药液填充,而后包扎,每天换药1次。 |
上一篇:冬季养牛慎防“百叶干病”
下一篇:奶牛腐蹄病的临床治疗措施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