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畜牧业管理局局长 王彦宝 近几年来,吉林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吉林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畜牧业的战略部署,按照发展现代牧业的要求,把畜禽生产标准化作为推动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由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跨越的重要举措,由注重抓畜禽发展速度和数量,向抓好畜禽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使全市牧业经济出现了新的生机,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审时度势,把标准化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国家和省、市都加大了对牧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全市农村发展畜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规模养殖场(户)不断涌现,相继出现了养鸡、养猪、养牛等专业村、屯。但由于生产不规范,管理不科学,标准化程度不高,不仅养殖效益低下,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吉林市曾有一家原种猪场,由于不重视环保,造成排泄物污染周边环境及地下水,被环保部门责令关停,给这家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现实警醒我们: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但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弱,而且还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全市牧业经济由传统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的瓶颈。 面对现实,经过反复思考、认真研究,我们提出了以抓好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实现牧业发展水平再提高的思路。通过采取政府推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从而使一批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牧业企业脱颖而出。吉林市天一冈山长白山黑牛养殖公司,从建设之初就按标准化进行规划设计,在选种、饲料、防疫、经营等各个环节,始终坚持按标准化生产。经过几年的发展,养殖量年年增加,他们生产的长白山黑牛肉,肉质达到了5A级水平,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高消费市场销售量不断扩大,一头“黑牛”销售额达到10万元,一跃成为年创产值5000万元,带动养殖户8000户的牧业龙头企业。实践证明,不抓好标准化,牧业就没有大发展、大繁荣,只有加快牧业标准化生产进程,才能实现牧业发展的新跨越。 二、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牧业标准化生产进程 畜禽标准化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多个环节。我们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指导,搞好服务的同时,结合全市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畜禽生产标准化中重点抓了10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标准化小区建设为载体,带动标准化生产的快速发展。2010年针对全市牧业小区以前存在的数量多、质量差、标准化程度不高等实际情况,结合畜牧业三年攻坚及“退户入区”,我们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牧业小区建设提升年”活动,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作为畜禽生产标准化的重要载体,严格按照标准化创建的总体要求,落实小区建设事先审核、建成备案等制度,新建小区必须按标准建设,以前建成的小区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按标准进行改建,进一步健全了养殖场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养殖档案的填写,完善了消毒、检疫室等硬件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牧业小区建设水平。用养殖设施的标准化,带动其他环节的标准化。2010年全市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47个,改造原有养殖场(小区)333个,完成投资6亿多元。 二是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基础,支撑标准化生产的快速发展。畜禽生产标准化,良种要先行。没有良种化就很难实现标准化。从2009年开始,我们用主要精力狠抓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市新建了2个生猪原种场,改造提高了20个生猪扩繁场以及对肉鸡、蛋鸡、奶牛、梅花鹿等19个种畜禽场实行全程标准化建设,同时还对110个省级标准化畜禽改良站(点)进行提高改造。随着万顺天成等一批标准化良种繁育场的建成,初步形成了适应全市牧业标准化发展的三级配套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三是以畜产品加工型企业建设为龙头,拉动标准化生产的快速发展。畜产品加工型企业是牧业产业实现标准化的重要拉动力量。在抓加工型企业建设中,我们从土建施工到厂房设计,从设备采购到畜禽原料选用,从产品加工到产品包装都坚持按标准化生产,使加工企业成为拉动牧业产业按标准化生产的龙头。近几年来,吉林市先后引进了美国嘉吉、山东得利斯、江苏雨润等一批设计先进、设备精良、产品质量较高的牧业加工型企业,对拉动全市牧业产业升级,推进牧业标准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四是以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助推标准化生产的快速发展。畜禽排泄物是建设标准化的一个重点,也是最大的一个难点,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严重影响牧业产业推进标准化的效果。为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先后多次组织人员到黑龙江、辽宁等地考察。通过借鉴先进经验,我们在全地区积极推广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生产沼气、生物有机肥、生物燃料等技术,积极开发排泄物综合利用项目,从资金、政策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目前,全市建成畜禽粪便沼气池1.5万个,投产生物有机肥企业4家、在建6家,投产生物燃料厂1家,年处理畜禽粪便60余万吨;推广生态养猪15户,年减少粪便排放13.5万吨,极大提升了全市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