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1-23 点击: 次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NO.6 乳品新国标 新闻回放: 4月22日,卫生部公布了《生乳》等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新标准包括15项乳品产品标准、两项生产规范、49项检验方法标准。 6月1日,《生乳》和《生乳相对密度的测定》等检验方法标准正式实施。 综合点评: 新国标,好像对奶农有利 乳品新国标出台后,在行业的高层间掀起了轩然大波。之所以有那么多争执,是因为标准相当于游戏的规则,参与游戏的人都希望制定对自己或自己背后的群体最有利的规则。在奶业这场新规则的博弈中,政府、协会、企业都被裹袭了进去,但奶农置身其外,只是各方的一个说辞。 在《乳品新国标受质疑:将中国原奶质量降至世界最低》中,曾如是描述: “关于新国标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生乳安全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总数上。新国标规定,每100克生乳中,蛋白质含量的最低值为2.8克,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则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 支持者认为,新标准是在平衡了各方权益的基础上制定的,既有食品安全的基础,又保护了养牛户的利益。理由是,我国奶牛养殖以散养为主,牛的质量难以保证,这是我国无法避免的基础国情,因此,奶的蛋白含量和菌群数量都很难达到高要求。标准过高,容易导致奶农为了‘达标’而弄虚作假,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反对者则认为,新国标让‘中国原奶质量降到了全世界最低’,不能因为乳业现状存在诸多问题而降低标准,这是一种变相‘纵容’。相反,国家应该采取与国际接轨的通用标准。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手硬’——整治劣质牧场、劣质奶业,杜绝‘劣质原奶’、‘劣质奶制品’流入市场;‘一手软’——鼓励资源整合,转变养殖方式,奖励优质牧场、优质企业,将乳品质量提上来。” 记者在一线走访中,发现与高层对新国标争执的白热化相比,奶农和奶站的态度出奇地淡漠。对他们而言,乳企的实际控制标准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他们更多地认为,现在奶价太低,一分钱一份货,这么低的奶价导致他们提高奶质的努力无法持续。同时优质优价,目前在一线中实行起来既有技术难度也有人为阻力。 目前,普通奶农在本地资源和人力成本上的优势已经明显缩水;越往后走,有钱有技术将成为可持续性地从事养殖业的两大关键。也许,标准暂时离奶农比较远,暂时看起来对奶农有利,但是笔者还是希望奶农思考一下他们在行业中的真正价值所在,以及养牛对他们生活的真实价值。因为一味随大流,那么最终也会随大流地流出这个行业。 NO.7圆环病毒疫苗 新闻回顾: 1月12日,北京-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猪圆环病毒疫苗上市; 8月17日,南京农大姜平教授与南农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普莱柯联合研制的“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SH株)”获得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 9月26日,哈兽研刘长明研究员研发的“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LG株)”获得二类新兽药证书; 10月11日,上海海利生物药品公司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LG株)上市; 11月12日,南农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SH株)”(又名 “圆克清”)上市。 综合点评: 综合效果,也许明年见分晓 早在2009年年底,就有文章说今年是“圆环年”,依据就是很多厂家圆环病毒疫苗都将在今年上市。 圆环病毒(PCV)是个老病。在2005年以前,主要是PCV2a,危害还不是很明显;那时,在很多养猪人心中,你就是把圆环病毒扔到猪群中,也不会怎么着。后来,病毒玩基因漂移,成了PCV2b,也就是欧洲人所谓的高致病性圆环病毒,很多病的出现都同它挂钩了,那时候叫圆环病毒相关病。目前,这些圆环病毒相关病中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和猪肾病综合征大致确定是圆环病毒导致的。但是,相对与圆环病毒的临床致病,行业人更担心的是这个病毒导致的猪体免疫抑制。比如,5年前,欧洲有实验证明,低致病性的蓝耳病毒同低致病性的圆环病毒单独感染都没有问题,但是混合感染是100%的死亡率。 2006年,美国和欧洲就有圆环病毒疫苗上市。据专家说,在国外用了疫苗以后,效果都很确定。但是,在国内的使用效果还没有很权威的统计。更多的时候,专家建议猪场参照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用还是不用。在本期的“现代养猪”栏目,“圆环病毒疫苗,你打了吗?”一文中综合整理了部分专家的意见,请参阅。 |
上一篇:信息化建设—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动力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