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防制对策

时间:2010-12-28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三)免疫操作技术的影响 消毒应注意碘酊浓度的高低,使用碘酊浓度为5%~6%时,对猪瘟疫苗效价有明显影响;但用2%~3%碘酚消毒则无明显影响。在猪瘟疫区注射时,由于消毒不严格,带毒注射造成免疫失败,疫情扩散。
    疫苗稀释液的酸碱度不当。猪瘟疫苗稀释液的pH值应在6.8~7.4,实际操作时,由于对稀释液pH值的测试不严格,使用过酸过碱的稀释液稀释疫苗,造成病毒蛋白质变性而失其抗原性。
    针头选择不当。在防疫注射时,为了注射方便常常选用短而粗的针头进行防疫注射,注射针孔大而浅,疫苗注射在皮下脂肪层中,影响机体对疫苗的吸收速度,同时容易造成疫苗从针孔中向外流失,减少了有效免疫剂量。
    (四)疫苗方面的原因 决定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是疫苗本身的质量。疫苗质量不合格或质量欠佳;使用过期疫苗;疫苗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能保证低温条件,使疫苗滴度降低;疫苗取出后在免疫接种前受到日光直接照射或取出时间过长,导致疫苗活性降低;冻干疫苗未使用专用稀释液稀释,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从而造成疫苗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免疫接种部位不正确、接种剂量不足等等,均可影响疫苗的效价及免疫效果,甚至导致免疫失效。
    (五)药物因素 一般情况下,使用弱毒疫苗前后一段时间,不应使用抗菌药物。研究证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或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或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细胞的减少,影响淋巴因子和免疫抗体的生成,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进而削弱机体的免疫力,此时进行免疫接种将会导致免疫失败。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对疫苗造成直接破坏。因此,在防疫前后,要注意不能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特别是抗病毒药物。
    (六)饲养管理和饲料质量的影响 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使猪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免疫应答能力下降,造成免疫失败。饲料中维生素E、维生素A 和锌、铁、硒等微量元素营养物质缺乏或不足均会影响抗体的生成速度或生成数量而导致免疫滞后。霉变饲料对机体的影响更大,由于其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可引起肝细胞的变形和坏死,淋巴结出血、水肿,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因此,合理的饲养密度、良好的通风以及饲喂高质量的饲料对提高免疫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可能与猪瘟病毒变异有关 目前认为猪瘟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 但致病力有强弱之分。从慢性猪瘟病例中分离出来的低毒力毒株,在易感猪体经过连续传代后,可使其毒力恢复到强毒。吴健敏(2002)和杨学照(2006)等曾先后报道现在的猪瘟疫苗与目前的流行毒株不一致。至于猪瘟病毒是否存在变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猪瘟免疫防制措施
    1.加强管理,优化饲养条件,促进猪群免疫应答率。健康状况良好的猪群在免疫时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和处于各种外界因素而引起应激猪群,或患有慢性病的猪群,在免疫注射后所产生的免疫应答能力都很差。因此,在猪群饲养密度、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饲料的质量等方面都需采取优化措施,为猪只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猪群免疫应答率。并坚持自繁自养,重视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传入。对生产区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疫、检疫措施。
    其次,建立和完善可备查的防疫档案及生猪出生档案。技术人员应担当起防疫工作的重任,及时做好各项免疫工作,并作好记录,归档保存。分阶段饲养的猪场,每头猪应有从仔猪出生到肉猪出售整个生产过程每一环节的系谱,以便于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平时对饲养员要加强防疫知识辅导,提高其对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心,配合做好防疫工作。猪场技术人员应及时了解猪群健康状况,当发现免疫失败时,应及时找出免疫程序实施中可能存在的漏洞,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猪群有较强的抵抗力,免遭猪瘟疫病侵扰。
    2.定期血清监测、淘汰带毒公母猪和及时补注猪瘟疫苗。猪瘟免疫监测的重点应放在针对母源抗体水平、免疫应答效果、亚临床感染和疫苗效价的监测上。猪场应按期对场内仔猪、中猪、育肥猪、公母猪的免疫应答效果,及是否患有影响免疫效果的疾病进行监测。空怀母猪的抗体水平应不低于1:64,分娩母猪的猪瘟抗体水平不低于1:32,低于该数值必须及时补注猪瘟疫苗。
    另外,造成猪瘟持续性感染的根源在于母猪带毒,即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后引起潜伏性感染。带毒母猪妊娠后猪瘟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垂直传播,带毒公猪也可通过精液传染母猪,也可传播给仔猪。因此,对反复接种抗体水平仍然很低的母猪以及带毒母猪应作淘汰处理,彻底消除猪场猪瘟病毒的隐患,以使猪场的猪瘟得到控制与净化。同时先天感染猪瘟的仔猪产生后天免疫耐受性,经反复注射疫苗不产生抗体也应及时淘汰。因为这种猪持续性感染,如果将其误作后备种猪培养就会形成新的带毒种猪群,这样会造成猪瘟感染的恶性循环。

上一篇:30种常见多发猪病综述

下一篇:2010年我国肉鸡疾病流行情况剖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