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高热病 病原:高热病≠蓝耳病,高热病=蓝耳病+猪瘟或圆环病毒Ⅱ型感染或肺炎支原体感染+细菌性继发感染。 发病特点: 1、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2、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3、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kg,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和母猪发病。 4、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乱用药的猪场死亡率更高。 临床症状:体温升高,夏季体温高达40.5℃~41℃,食欲下降或不吃,猪昏睡无力;绝大部分体温正常但仍然不吃,卧地不起或拐脚瘸腿,耳、四肢、大腿内侧、腹下等部位皮肤发红或发绀(有的变白,脊背红斑或出血斑点),水肿,结膜发红,流泪、腹泻便秘、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出现繁殖障碍(早产、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等),断奶后不发情、屡配不孕等。个别猪出现拉稀,粪便呈黄色;;低沉咳嗽,流鼻涕;仔猪出现明显的腹式呼吸;有的出现现神经症状;关节炎,皮肤脓肿渗出性皮炎等。 二、高致病性蓝耳病 病原:Lelystad病毒。本病的病原为猪生殖-呼吸综合症病毒,由莱利斯塔德病毒引起。 临床症状:该病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主。 母猪:精神不振,食欲不良,体温暂时性偏高,咳嗽,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发情不正常或不孕,怀孕母猪早产或产下死胎、木乃伊胎和病弱仔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有的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少数母猪双耳、腹侧和外阴皮肤有一过性的青紫色或蓝紫色斑块。 哺乳仔猪:体温可达41℃以上,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厌食,腹泻,耳朵发红,眼结膜炎,被毛粗乱,共济失调,容易继发其它疾病,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耐过仔猪长期消瘦,生长缓慢。 育肥猪:表现轻度类流感症状,暂时性的厌食及轻度的呼吸困难,少数猪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和尾部皮肤有一过性的深青紫色的斑块。 公猪:发病率低,约2-10%,表现厌食,呼吸困难,消瘦。及少数公猪双耳皮肤变色。公猪精液质量下降。 此外,因为本病的病原具有明显的变异性,所以本病的临床表现很复杂,常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另外,在不同的国家发病期的症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毒株以及管理因素等都可能影响临床症状的出现和生产损失。 三、附红细胞体、弓形体混合感染病症 病原: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又名红细胞孢子虫)寄生于细胞和血浆中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引起猪(仔猪)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发红;弓形体又名弓形虫、是由龚地弓浆虫、毒浆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毒浆虫;球菌引起的脑膜炎、血症、关节炎、内膜炎、颊部脓肿、无乳、不育或流产死胎气喘病。 临床症状:多发于夏季高温多雨时期,病猪不吃、体温高达41℃以上,呼吸困难、喘气严重、有的伴有咳嗽;耳、颈部、腹部、腿部等皮肤出现红色淤斑,继而发绀或发黄;拉黄色稀粪或粪便干如球状、表面有白色的黏膜或黏液,尿液由深黄色逐渐变成棕黄乃至棕红色,即所谓的“茶色尿”、“血尿”;有的出现磨牙、空嚼、步态不稳、有的卧地四肢划动、转圈或抽畜等症状。抗菌消炎、解热镇痛,抑杀血原虫和立克次氏体。对症治疗,辅助治疗。 四、传染性胸膜炎 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菌。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呼吸高度困难,有的张口呼吸、有的呈犬坐姿势;体温升高至41℃以上,不吃料,流鼻液,结膜发绀,口、鼻、四肢等部位皮肤发红或发绀。猪的喘气病、萎缩性鼻炎、传染性胸膜炎、血痢、等症。喘气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口鼻流涎、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胸膜积水、腹泻便泌交替发生、粪便硬结而被覆粘液,有时带血,后转为腹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