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2-17 点击: 次 来源:白头翁兽药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1.4 有效部分与有效成分的研究 目前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已有了较大的进步,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正在应用于中药的研究。如微波萃取技术、冷冻浓缩分离技术、大孔树脂、半仿生法、超临界萃取等方法和技术已用于中草药及复方的提取;超滤法、分子蒸馏法(MD)、大孔树脂等方法已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纯化;除了常用的光谱和色谱外,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离技术、指纹图谱分析技术、现代电化学分析法、化学模式识别法、RAPD技术等技术和方法也逐渐应用于中药成分的鉴定和识别。 1.5中西药结合 中西药合理组方具有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范围、标本兼治、减少药量、缩短疗程的作用。如治痢宝散(片)、薄流膏、强力生、柴胡氨基比林注射液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创新及普及不够 长久以来,中兽药的使用是在中兽医(如证候、药性、组方)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中兽药创新,中兽医理论也要先行。中兽医的“整体观念”、“阴阳平衡”、“辨证论治”是它的精髓与核心,但宣传普及不够,使人觉得高深莫测,难以理解和认可;中兽医学的诊断技术是以“四诊”为基础的个体化诊断体系,至今仍停留在依靠感官采集信息的水平,只能做出定性判断,缺乏定量的指标,在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着不足,这种主要依靠经验积累形成的诊断系统对学习、传扬和继承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临床评价标准不规范,也给中兽药的临床药效学研究带来许多困惑。 2.2 中药质量与疗效不保 2.2.1药源与质量缺乏保障 随着中药热潮的兴起,一些贵重药材面临资源匾乏,优质中药药源品种退化,野生中药资源处于濒危状态;中药市场混乱,劣质中药时有暴光;不同地区不同产地同种药物化学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引起不同批次的中药制剂疗效差异性显著;个别中草药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中药制剂本身没有规范的质量标准,如日本产的中药注射剂澄清透明,而我国的丹参注射液却因为颗粒太大易堵塞毛细血管,使实验鼠出现呼吸急促而死亡。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中成药的形象和生存发展,不利于中兽药占据国内外市场。 2.2.2 中药疗效与不良反应 由于中兽药剂型以口服居多,药效相对较慢,故用于慢性疾病\疑难杂症治疗为主,对急性病症不如西药来得快,有些中药疗效不确切,缺乏理论依据、客观标准、没有说服力。由于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的误区和一些企业广告的推波助澜,中药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而出了问题后又不问青红皂白大力封杀,如龙胆泻肝丸所致的关木通事件。 2.2.3有效成分与有效部分研究不到位 由于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明确,每味中药成分都很复杂,单方及复方作用机制难以用现代生物医学理论解释,因而限制了中药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认可。 2.3 投入不足影响“三化”进程 2.3.1 科技投入不足,现代化受阻 受人力、财力、物力所限,中兽药无论与西兽药或人药相比,科技投入明显不足,科研立项很难,高水平项目、科技创新、应用现代化技术少。 2.3.2 财力、时间投入不足 国外研制一个新药要投入4~5亿的美金,大约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而国内无论政府或企业都没有这样大手笔的投入,反而急功近利,浅尝即止,低水平重复,小市场恶性循环,这与国外企业的高投入、高水平、高质量、大市场的良性循环大相径庭。其结果产品科技含量低,国内外都缺乏竞争力。 2.3.3 管理投入不足,产业化步履艰难 管理上不规范,注重新药申报、审批环节,对产前基地建设、中药材质量、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标准、产后质量追踪调查、市场扶持、业务指导、产业兼并重组等管理不到位,致使中兽药市场混乱、产品良莠不齐、恶性竞争,产业化尚有待时日。 2.3.4 人员投入不足,缺乏联合攻关 中西药研究人员各自都觉得自己的最重要。而从事中兽药研发的部分人员并未受到系统的西药学教育,较保守,不愿意接受西药的理念,怕“接轨”后被改造而丢了特色;搞西药的人则认为中医理论深不可测,疗效慢,缺乏定量意识,质疑可信度;也有人想做,但不知从何下手。可见中西药相互学习、沟通、融合不够。而国外传统药物的研究则是搞化学的、化药的、药理的、毒理的、制剂的、质量标准的、仪器分析等人员联合攻关,学科互补的优势突出。 3 “三化”发展大趋势 3.1 从中草药研究趋势看中兽药技术现代化 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医药条例》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推进中药现代化,而新技术的应用是取得快速进展和突破性成果的重要手段。在保持中兽药民族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开拓国际视野,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一切科技进步成果,为我所用,为古老的中医药注入新的活力。 |
上一篇:穿心莲兽医药理学研究进展
下一篇:红糖在养鸡生产中的妙用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