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近10年鸡蛋人均消费量稳定 美国是世界蛋品消费大国。由于美国鸡蛋的出口量和进口量都很小,近年来出口维持在2-4%左右,因此美国人均鸡蛋的消费量与人均产量相近。二战期间,由于肉类的缺乏,美国人均年鸡蛋消费量达到了顶峰。据报道,1945年人均鸡蛋消费量超过了400枚,而后人均消费量以每年减少1.5枚的速度逐年降低。1983-1987年间,人均鸡蛋消费约为257.6枚,而随后的5年内鸡蛋的年人均消费量又减少了20枚;到1991年平均只有233.5枚,之后(1991-2003年间)开始逐步回升,每年人均消费约递增2枚。近几年,人均年消费约为250枚左右。1983-2008年美国人均鸡蛋消费变化详见图4。 图 4 1983—2008年人均鸡蛋消费图 2.3美国蛋鸡场收益水平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益 美国养鸡的产业化水平是世界上最完善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养鸡技术进步和设备优化之后,鸡蛋生产成本相对稳定(近年来受饲料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成本有所提高);不过,随着单场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养鸡场开始体现出明显的规模效益。经过测算,采用新技术规模化生产鸡蛋和采用传统技术的生产者相比较,每生产1打(12枚)鸡蛋的成本差别是2-3 美分,养鸡场的规模与成本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另一方面,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亦非常密切,根据计算,20 世纪60年代美国养鸡场的最小规模只有在1-2万只蛋鸡以上才能够有经济效益,而21世纪美国养鸡场的饲养规模低于10万只的已经较少,大多数饲养场(75%左右)的饲养规模在10万只-100万只之间。 2.4 蛋品加工程度高 在美国,对壳蛋上市要求必须经过清洗、消毒、涂油、包装等加工处理,除壳蛋外,鲜蛋产量的31.9%用于制作全蛋液、蛋白液、蛋黄液、全蛋粉、蛋白粉、蛋黄粉等产品。 3 美国蛋鸡种业的发展动态 以海兰公司为代表的蛋鸡育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直接反应在市场占有率上,其在美国占到了90%,在亚洲主要蛋鸡养殖国家如中国、印度、日本等也是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在育种技术上充分体现了经典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虽然目前的绝大部分遗传进展还是由经典的遗传学理论指导下的育种技术取得的,但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将提升未来产品的竞争力。 在性状选择上针对美国等国家淘汰鸡不值钱、需要进行换羽延长产蛋期的特点,选育重点放在了提高产蛋后期的产蛋持久性和蛋壳质量上,采用40周龄和60周龄两阶段选择,使换羽后的鸡群在保持产蛋率较高的同时蛋壳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提高饲料转化比是蛋鸡生产的最终目标之一,所以发达国家在育种工作中都非常注重饲料转化比的选择。 白壳蛋鸡在美国占有90%以上的比例,褐壳蛋鸡被用来生产自由笼养鸡蛋和有机鸡蛋,总量很少。白壳蛋的血肉斑率较低,而生产液态蛋时有血肉斑的鸡蛋都要剔除,美国液态蛋销售比例占到30%以上,因此除了选用血肉斑率低的白壳蛋鸡外,在育种上对鸡蛋的血肉斑选择很严,国内还没有重视。 抗病育种是现代育种公司开展的重要工作,目前的抗病育种主要集中在对特定病原体的抵抗力,如马立克病、沙门氏菌病等方面的研究。 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在蛋鸡育种公司也已经开展,育种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与大学、研究所合作制作基因芯片,为未来提高选种效率和效果打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