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肉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报告

时间:2010-10-30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牛羊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肉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也有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以败血症和组织器官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常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牛巴氏杆菌病是常见的一种牛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多见于秋末、春初,一般为散发或呈小范围暴发性流行。但此病多数为急性经过,若不能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会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病原   
  其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病毒是一种细小、两端钝圆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可存在健康牛的上呼吸道上,当牛受冷、过劳或长途运输等因素而降低抵抗力时,即可发病。发病后病原体毒力增强,随分泌物、排泄物排出体外,所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会感染其他健康牛。该菌抵抗力弱,在干燥空气中仅存活2~3d,在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中可生存6~10d,但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1~6个月;阳光直射下数分钟死亡,高温立即死亡;一般消毒液均能杀死,对磺胺、土霉素等药物敏感。   
  2、流行特点   
  此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天气处于剧变、冷热交替、闷热、潮湿、多雨的气候时易发病。多为散发性,在高群中只有少数几头牛先后发病。牛群中发生巴氏杆菌病时,往往查不出传染源,大都认为牛在发病前就已经带菌。牛在不卫生的环境下饲养,如牛圈通风不畅、闷热、潮湿、拥挤、气候剧变、寒冷、饲料霉变、过度劳累、发生寄生虫病、营养不良等诱因而导致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即可侵入牛体,经淋巴液而入血液,发生内源性传染。病牛有毒力的病菌会随其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从而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牛,也可由咳嗽、喷嚏排出病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而传染,吸血性昆虫的叮咬以及皮肤、黏膜伤口均可引起传染。   
  3、临床症状   
  3.1 黄牛(水牛)巴氏杆菌病 此病潜伏期为2~5d,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
  3.1.1 败血型。病牛高热达41~42℃,机体衰竭,皮温不整,鼻镜干裂,呼吸和心跳加速,食欲减退或废食,泌汁减少或停止。病初病牛便秘,之后转为腹泻,粪便呈液状并混有黏液、黏膜片和血液,恶臭。不久后,病牛体温下降,在12~24h内因虚弱而死亡。
  3.1.2 浮肿性。除了全身症状外,在病牛的头颈部、咽喉部及胸前的皮下结缔组织,会发生迅速扩展的炎性水肿,手指按压初有热、痛且硬,后变凉,同时舌部及周围组织有明显肿胀,呼吸困难,出现急性结膜炎,皮肤和黏膜发绀,眼红肿,流泪,个别病牛下痢,常因呼吸极度困难而死亡。病程多为12~36h。
  3.1.3 肺炎型。此型最常见,病牛表现为急性纤维性胸膜肺炎症状。病牛体温升高,呼吸极度困难,干咳且痛,流泡沫样鼻涕,后呈脓性。胸部叩诊有痛觉和实音区;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性杂音,有时会有胸膜摩擦音。病初便秘,后期下痢并带有黏膜血液。病程在3~6d,有的病例会转为慢性。该型以慢性肺炎为主,病程多为1个月以上,最后衰竭而死。
  3.2 牦牛巴氏杆菌病 自然感染的病例多呈水肿型,有些病例经过很急,病牛体温达40℃以上,行走摇晃,皮温不均,鼻镜干燥,被毛粗乱,食欲减退或废绝。脉搏加快,此外还有颌下及喉部肿胀、坚硬、有热感,水肿,延至垂肉及咽下以及呼吸困难等特异病症,有的病牛精神兴奋,咆哮不安,胃部膨胀,流涎。先便秘后下痢,粪便呈紫红色至青紫色,最后卧地不起虚弱死亡。   
  3.3 牛溶血性巴氏杆菌病感染 继发于副流感病毒3型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混合感染。病牛体温升高至40℃以上并稽留,呼吸极度困难并伴有胸膜炎等症状。  
  4、病理变化   
  4.1 败血型 一般呈败血症变化。内脏各器官充血,黏膜、浆膜、肺、舌、皮下组织和肌肉都有出血点,脾脏有出血点,肝和肾实质变性,淋巴结水肿。胸腔内有大量积液。   
  4.2 浮胂型 咽喉部或颈部皮下,有的肢体皮下有浆液浸润,剖检能见水肿部流出深黄色透明液体,伴有出血。咽部周围组织和会厌软骨呈黄色胶样浸润,咽淋巴结和颈前淋巴结有高度急性肿胀。

上一篇:牛角膜结膜炎症状及防治

下一篇:反刍动物瘤胃积食的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