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饲料营养 > 文章

脂肪营养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时间:2010-10-08    点击: 次    来源:畜牧人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小猪(又称苗猪)早期断奶后,饲粮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以每kg干物质计算,消化能含量由母乳的22.18mj下降至谷物一豆粕型日粮的13.8-14.2mj。日粮消化能浓度降低,以及断奶应激造成的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新生小猪(又称苗猪)糖原贮备很低,糖异生不足,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且新生小猪(又称苗猪)的体脂贮备仅为体重的1%-2%,代谢功能不完善,脂肪酸氧化率低,体脂也不能提供充足的能量,这些因素均导致了小猪(又称苗猪)能量摄入不足,成为制约小猪(又称苗猪)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为此,营养学家便以脂肪添加到断奶小猪(又称苗猪)日粮中,以解决能量不足的问题。但多年来的相关研究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本文就此问题及影响小猪(又称苗猪)消化利用脂肪的因素综述如下。
  l、日粮脂肪对断奶小猪(又称苗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的诸多试验均表明断奶小猪(又称苗猪)日粮中添加脂肪能改善其生产性能。dove(1993)在540头25日龄断奶小猪(又称苗猪)日粮中添加5%的油脂,试验组日增重明显提高(p<0.01)。verland等(1995)在断奶小猪(又称苗猪)日粮中添加6%的动物脂肪,断奶后5周内日增重提高z1.4%(p<0.01),饲料转化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dela等(2001)试验表明,日粮添加脂肪对36-59kg猪日增重有明显改善,大于59kg的猪没有显著效果。国内王友明等(1999)用270头社长大断奶小猪(又称苗猪)分5个处理(对照组,3.5%的棕桐油粉;2.8%饲料级混合油,3.l%的鱼油,2.7%的豆油)进行为期45天的试验,结果豆油组、混合油脂组、棕桐油粉组、鱼油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72、9.39(p<0.05)、1.90、-9.02(p<0.05),综合经公效益混合油脂组高于棕桐油粉组、鱼油组、豆油组、对照组分别为10.5%、7.11%、9.21%、2.63%。张鹤亮。品于明等(1999)用96头35日龄断奶小猪(又称苗猪)进行了为期4周的试验,分别以0、l.8%、3.4%、5.2%的豆油代替日粮中等量的玉米。结果表明,断奶后1-2周日粮中添加油脂不影响小猪(又称苗猪)生产性能,这与许多试验结论一致(cera等,1988;tokach等,1989;dove等,1993;李德发等,1990)。但断奶后3-4周,3.4%的豆油处理组日增重、采食量、日摄取消化能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组(p<0.05)。说明该时期小猪(又称苗猪)对一定量的脂肪能够较好的利用,cera等(1988)、li等(1990)、dove等(1992)均证明了该结论。这种增重效果,除了脂肪自身的能量营养之外,有学者认为存在“额外代谢效应”,即脂肪可延缓食物在胃肠道中的流速,增加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时间,从而提高了吸收利用效率。而对于过高比例脂肪添加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则认为可能是由于断奶小猪(又称苗猪)机体脂肪酸氧化能力有限,过量脂肪贮存于脂肪组织内,导致肌肉组织生长缓慢的原因(张鹤亮,1999)。此外,部分学者(jones等,1992;verland,1993;tokach等,1995;brown等,1998;石兆山等,1997)的试验认为断奶小猪(又称苗猪)日粮添加脂肪对小猪(又称苗猪)生产性能没有改善。对于这种不同的结论,笔者认为,脂肪消化吸收的效果,除受小猪(又称苗猪)断奶消化生理和脂肪消化酶系变化的影响之外,还受诸如试验用油脂的种类、日粮结构及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
  2、小猪(又称苗猪)断奶后小肠形态结构、脂肪酶变化特点与脂肪吸收的关系
  2.1断奶后小肠结构的变化
  小肠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是包括脂肪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本保证。但小猪(又称苗猪)断奶后,小肠表现严重的绒毛脱落,肠粘膜淋巴细胞增生和隐窝有丝分裂速度加快(hoppcll等,1982;millsr等,1984)。hampson等问1986)指出,断奶小猪(又称苗猪)小肠损伤具有明显的部位与年龄特征。pekas(1990)认为,小猪(又称苗猪)消化道的发育必须在6-8周龄后才趋于健全。因此,小猪(又称苗猪)早期断奶后,除了由于饲粮结构变化带来的肠道损伤外,消化道和消化腺的体积、质量均未达到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脂肪对小肠绒毛的影响,因脂肪类型和添加量不同而异。李德发等(1990)报道,日粮添加大量脂肪,会降低小肠绒毛高度,使脂肪利用率下降,豆油、椰子油在日粮中1:1混合使用时,没有影响小肠绒毛的形态,而二者单独使用时,小猪(又称苗猪)的肠绒毛变短。
  2.2断奶后脂肪酶的变化特点
  小猪(又称苗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总脂肪酶活性很低,吃到初乳后,活性迅速增加。一周龄后达到稳定。哺乳期内小猪(又称苗猪)脂肪酶分泌量不足,但对脂肪的消化率却很高,4周龄断奶小猪(又称苗猪)1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的1/3左右。经过2周后,除胰脂肪酶活性仍未明显恢复外,其他酶活性已恢复,甚至超过断奶前水平(lindemann等,1986)。cera等(1998)发现在未断奶仔猪0-5周龄期间肠道中脂肪酶活性几乎逐周成倍增长,但3-5周龄断奶后,其活性不增长,经1一2周后恢复增长。国内张振斌等(1999)对14日龄仔猪断奶后脂肪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断奶后胰脂肪酶活性不断下降,而空肠内容物脂肪酶活性变化较平稳。第6天开始升高,至第9天比断奶前增长44,而哺乳组至第9天则比最初增长了20倍。这些试验结果在理论上均支持了仔猪断奶后1-2周日粮添加脂肪没有效果,而3-4周则可改善仔猪生产性能的结论。
   3、影响仔猪日粮脂肪消化吸收的外源性因素
  3.l不同的脂肪来源
  来源不同的脂肪,仔猪消化吸收的效果差异很大。试验表明,各种脂肪消化率大小依次为椰子油、豆油、玉米油井油(Cera等,1989;Jones,1992;陈匡辉等,1997),对于单一的油脂与混合油脂,认为后者优于前者(李德发等,1990)。这种差异实质上是由于脂肪酸碳链的长度和脂肪酸饱和度木同而造成的。

上一篇:液态饲料在养猪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怎样用鸡粪喂猪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