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8-2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羊肠毒血症主要是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又称为“软肾病”。本病在临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 病原:魏氏梭菌,优势菌为A型魏氏梭菌,少数为C型和D型魏氏梭菌。 流行病学 D型魏氏梭菌为土壤常在菌,也存在于污水中。正常情况下不引起发病。当春末夏秋季节从干草改吃了大量谷类或青嫩多汁和富有蛋白质的草料之后,本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大量E原毒素,经胰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成E毒素,引起肠毒血症。因此,病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有限。 羊肠毒血症的发生,就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 本病多呈散发,绵羊发生较多,山羊较少。2~12月龄的羊最易发病。发病的羊多为膘情较好的。 症状 本病的特点为突然发作,很少能见到症状。病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以搐搦为其特征,另一类以昏迷和静静地死去为其特征。前者在倒毙前,四肢出现强烈的划动,肌肉颤搐,眼球转动,磨牙,口水过多,随后头颈显著抽缩,往往死于2~4h内。后者病程不太急,其早期症状为步态不稳,以后卧倒,并有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继以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发生腹泻,通常在3~4h内静静地死去。搐搦型和昏迷型在症状上的差别是由于吸收的毒素多少不一的结果。 病变 病变常限于消化道、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真胃含有未消化的饲料。回肠呈急性出血性炎性变化,心包常扩大,内含灰黄色液体和纤维素絮块,左心室的心内外膜下有多数小点出血。肺脏出血和水肿。胸腺常发生出血。肾脏比平时更易于软化。 诊断 初步诊断可以依据本病发生的情况和病理变化,发现高血糖和糖尿也有诊断意义。但据报道,绵羊患地方性黄疸的末期,以及当绵羊食入过量尿素后,也可出现类似情况,应注意区别。确诊本病需依靠实验室检验。 据报道,仅从肠道发现D型魏氏梭菌,或检出巳毒素,尚不足以确定本病,因为D型魏氏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ε毒素即可存在于有自然抵抗力的或免疫过的羊只肠道而不被吸收。因此,确诊本病根据有以下几点:肠道内发现大量D型魏氏梭菌;小肠内检出ε毒素;肾脏和其他实质脏器内发现D型魏氏梭菌;尿内发现葡萄糖。 魏氏梭菌毒素的检查和鉴定可用小鼠或豚鼠作中和试验进行之。 防制 当羊群中出现本病时,可立即搬圈,转移到高燥的地区放牧。在常发地区,应定期注射羊肠毒血症菌苗,羊快疫、猝击、肠毒血症三联苗,或厌气菌七联干粉苗。在牧区夏初发病时,应该少抢青,而让羊群多在青草萌发较迟的地方放牧,秋末发病时,可尽量到草黄较迟的地方放牧;在农区针对引起发病的原因,减少或暂停抢茬,少喂菜根菜叶等多汁饲料。要加强羊只的饲养管理,加强羊只的运动。 |
上一篇:羊快疫及羊猝击的防治
下一篇:羊黑疫的防治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