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防治

时间:2010-08-2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本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牛黏膜病。其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欧美等许多养牛发达国家。1980年以来,我国从西德、丹麦、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引进奶牛和种牛,将本病带人我国,并分离鉴定出了病毒。
    病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又名黏膜病病毒(Mucosal disease vires),是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ms)的成员。为一种单股RNA,有囊膜的病毒,呈圆形。
    本病毒能在胎牛肾、睾丸、肺、皮肤、肌肉、鼻甲、气管、胎羊睾丸、猪肾等细胞培养物中增殖传代,也适应于牛胎肾传代细胞系。本病毒与猪瘟病毒、边界病毒为同属病毒,有密切的抗原关系。
    流行病学:本病可感染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鹿及小袋鼠(Wallabies),家兔可实验感染。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病毒。绵羊多为隐性感染,但妊娠绵羊常发生流产或生产先天性畸形羔羊,这种羔羊也成为传染源。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直接或间接接触均可传染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而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
    本病的流行特点是,新疫区急性病例多,不论放牧牛或舍饲牛,大或小均可感染发病,发病率通常不高,约为5%,其病死率为90%~100%,发病牛以6~18个月者居多;老疫区则急性病例很少,发病率和病死率很低,而隐性感染率在50%以上。本病常年均可发生,通常多发生于冬末和春季。本病也常见于肉用牛群中,关闭饲养的牛群发病时往往呈暴发式。
    发病机理:一般认为病毒侵入牛的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行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再经血液和淋巴管进入淋巴组织。病毒血症一般结束于中和抗体的形成。在不给初乳的犊牛实验感染中,以循环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坏死,继而脾脏、集合淋巴结等淋巴组织损害为特征。由于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及黏膜脱落而形成黏膜糜烂也是本病的特征。
    症状:潜伏期7~14d,人工感染2~3d就其临床表现,有急性和慢性过程。
    急性病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2oC,持续4~7d,有的还有第二次升高。病畜精神沉郁,厌食,鼻眼有浆液性分泌物,2~3d内可能有鼻镜及口腔黏膜表面糜烂,舌面上皮坏死,流涎增多,呼气恶臭。通常在口内损害之后常发生严重腹泻,开始水泻,以后带有黏液和血。有些病牛常有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从而导致跛行。急性病例恢复的少见,通常多死于发病后1~2周。
    慢性病牛很少有明显的发热症状,但体温可能有高于正常的波动。最引人注意的症状是鼻镜上的糜烂,此种糜烂可在全鼻镜上连成一片。眼常有浆液分泌物。在口腔内很少有糜烂,但门齿齿龈通常发红。由于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而致的跛行是最明显的症状。大多数患牛均死于2~6个月内。
    母牛在妊娠期感染本病时常发生流产,或产下有先天性缺陷的犊牛。最常见的缺陷是小脑发育不全。患犊可能只呈现轻度共济失调或完全缺乏协调和站立的能力,有的可能盲目。
    绵羊可以用黏膜病病毒实验感染,但仅在妊娠绵羊被感染而病毒通过胎盘及胎儿时才会发病。妊娠12~80d之间的绵羊,可能导致胎儿死亡、流产或早产或足月羔羊。
    病变:主要病变在消化道和淋巴组织。特征性损害是食道黏膜糜烂,呈大小不等形状与直线排列。瘤胃黏膜偶见出血和糜烂,第四胃炎性水肿和糜烂。肠壁因水肿增厚,肠淋巴结肿大,小肠急性卡他性炎症,空肠、回肠较为严重,盲肠、结肠、直肠有卡他性、出血性、溃疡性以及坏死性等不同程度的炎症。在流产胎儿的口腔、食道、真胃及气管内可能有出血斑及溃疡。
    诊断:在本病严重暴发流行时,可根据其发病史、症状及病理变化初步诊断,最后确诊须依赖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检查。
    病毒分离应于病牛急性发热期间采取血液、尿、鼻液或眼分泌物,剖检时采取脾、骨髓、肠系膜淋巴结等病料,人工感染易感犊牛或用乳兔来分离病毒;也可用牛胎肾、牛睾丸细胞分离病毒。血清学试验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血清中和试验,试验时采取双份血清(间隔3~4周),滴度升高4倍以上者为阳性,本法可用来定性,也可用来定量。此外,还可应用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琼脂扩散试验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来诊断本病。
    本病应注意与牛瘟、口蹄疫、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恶性卡他热及水疱性口炎、牛蓝舌病等相区别。
    防制:本病在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应用收敛剂和补液疗法可缩短恢复期,减少损失。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可减少继发性细菌感染。平时预防要加强口岸检疫,从国外引进种牛、种羊、种猪时必须进行血清学检查,防止引入带毒牛、羊和猪。国内在进行牛只调拨或交易时,要加强检疫,防止本病的扩大或蔓延。近年来,猪对本病病毒的感染率日趋上升,不但增加了猪作为本病传染来源的重要性,而且由于本病病毒与猪瘟病毒在分类上同属于瘟病毒属,有共同的抗原关系,使猪瘟的防制工作变得复杂化,因此在本病的防制计划中对猪的检疫也不容忽视。一旦发生本病,对病牛要隔离治疗或急宰。目前可应用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来预防和控制本病。

上一篇:牛恶性卡他热的防治

下一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