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7-11 点击: 次 来源:山东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奶牛出血性肠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由于球虫、蛔虫、绦虫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肠道内常在的致病菌引起。一般情况下,犊牛的出血性肠炎多由于球虫、蛔虫、绦虫而引起,围产期的奶牛的出血性肠炎多由于肠道内常在的致病菌所引起。严重的出血性肠炎可引起奶牛大量失血,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得当稍有延误即可导致奶牛死亡,给养殖场或养殖户造成严重的损失。笔者尝试了用输血疗法配合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治愈了一例,认为该法疗效显著。 2005年10月份双城市东官镇许某家有一头刚产完第一产约10d的奶牛,刚开始下痢然后突然便血,起初粪便呈褐色,最后排出的全是暗红的血液,倒地不能起立,畜主用过止血敏、氯化钙、止血中药都收效甚微。邀笔者前去诊治。 临床检查:心率165次/min,呼吸浅表,体温37℃,第一心音强且心律不齐,颜面、胸前、肘后、股内侧出汗,巩膜青白,机体虚弱无力,饮食欲废绝;在牛体旁边有一大摊稀薄的暗红色且混有泡沫且腥臭的粪便。笔者初步诊断为出血性胃肠炎,当即决定给患牛输血1000mL,同时静脉注射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1000mL。第2d清晨,该牛起立开始反刍有食欲,笔者建议继续用环丙沙星注射液500mL,2次/d静脉注射,连用4d,同时静脉注射能量合剂用药1次/d,连用4d,该牛痊愈。 诊治体会:笔者认为该牛可能是由于在妊娠后期日粮的营养缺乏或营养成份平衡失调导致产后机体的抗病能力严重下降,肠道内的致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大量繁殖,引起胃肠道炎症,同时这些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能增加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抑制剂的表达,它可通过激活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活性引起高凝血、低纤溶状态。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弥漫性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这种异常的凝血状态常能迅速被一些潜在的病原因素激活而出现血管内凝血,由于血管内凝血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而引起反复性的出血并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及内皮下胶原暴露,促使小动脉痉挛。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引发多量氧气化反应,诱发纤维蛋白溶解及氧自由基引起内皮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小血管破裂而出现肠道出血性炎症。如果是轻微的出血,且血液中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等凝血物质充足的情况下,选用促进血小板析出,加速凝血过程,增加血管壁的致密度的药物会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但是如果由于广泛血管内凝血导致凝血物质被大量消耗而引起的出血再用上述药物那效果就不够理想了,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同种动物的血液可能效果更好,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通过输血的方法来止血,不但可以迅速促进小血管收缩,血管断端回缩,而且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补充由于肠道严重出血而丢失的血液和大量的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同时还可以激活与凝血过程有关的补体系统,促进网状内皮细胞的活动及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这就大大提高了血液的凝固速度对于缓解肠道血管破裂出血十分重要,也增强了机体的抵抗力,对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肠道致病菌有重要作用,再配合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肠道致病菌非常敏感的药物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另外,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验认为奶牛对第一次输血几乎不发生输血反应,所以在给奶牛第一次输血时可以不考虑血型差异。 |
上一篇:牛焦虫病的防治
下一篇:牛中暑的防治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