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政策法规 > 文章

2008-2015年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时间:2010-06-23    点击: 次    来源:央视网食品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发展肉牛业,提高草食家畜比重,有利于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有利于促进农牧民养殖增收。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优势区域肉牛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构筑现代肉牛生产体系,进一步提高牛肉产品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肉牛优势区域发展现状
    自2003年《肉牛肉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发布以来,中央和优势产区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规划实施,优势区域肉牛业得到较快发展,优势区域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一)优势区域建设取得的成效
    1.优势区产量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经过近五年的发展,肉牛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牛肉产量持续增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据统计,2007年肉牛优势区域共存栏1232.5万头,比2002年增长5.6%;出栏919.3万头,比2002年增长18.4%。优势区域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肉牛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
    2.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地逐步建立健全省(区)肉牛育种站、市级贮氮站、县级冷配站、乡镇品改站的品改网络体系;积极进行良种引进、改良与推广,大力开展经济杂交,突出抓好肉牛冷冻精液配种,冷配比重逐年提高,肉牛品种得到改善。东北优势区主要用西门塔尔和夏洛来进行杂交改良,以提高生长速度;中原地区加大地方良种黄牛的选育力度,着重提高肉牛品质;西部地区用瑞士褐牛和安格斯肉牛进行改良,提高环境的适应性。经过几年的改良,优势区肉牛良种杂交改良的比重不断提升,由2002年的35%提高到了2007年的60%。
    3.规模化养殖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小区,积极推行肉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优势产区的规模化饲养比重[1]达42%。积极推广配合饲料、人工种草、青贮等适用技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区域内肉牛个体生产力显著提高,部分地区平均胴体重已达到200公斤的国际平均水平。肉牛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一大批养牛专业合作社和养牛协会,广泛推行“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化模式,肉牛生产与市场衔接日益紧密。
    4.屠宰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生产加工条件逐步由开放的手工屠宰向封闭的机械屠宰过渡,由热分割向冷分割过渡,由简单分割向精细分割过渡。一大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大品牌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在优势区内崛起,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了优势区肉牛业蓬勃发展。2007年,肉牛优势区域肉牛屠宰加工厂305个,年加工能力达到38.4万吨,年屠宰加工能力5000吨以上的肉牛屠宰加工厂18个。部分企业已具备了国际先进的屠宰加工水平,并已初步培育出一系列全国性的知名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总体评价
    经过近五年的发展,优势区域肉牛业持续、稳步发展,产品产量显著提高,《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到2007年,肉牛优势区域牛肉产量达151.1万吨,比2002年提高了18.4%;产品质量逐步提高;牛肉的优质率达到35%左右,比2002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比规划目标高出15个百分点;平均胴体重比《规划》目标提高6个百分点。《肉牛肉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对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促进我国肉牛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一期《规划》所选优势区域县偏少,优势区域覆盖范围较小,优势区域牛肉产品市场主导地位尚不明显。
    二、发展前景分析
    (一)产品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牛肉消费量不断提高。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牛肉2.59公斤,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牛肉0.68公斤,分别比2000年增长30.8%和30.8%。但同时,我国牛肉消费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较大,与世界人均牛肉消费超过10公斤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牛肉消费量是农村居民消费量的3.8倍。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对牛肉的消费将不断增加。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刚性增长也是肉牛的消费需求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另外,目前,我国牛肉产品在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上仍然具有较大比较优势。随着我国牛肉产品质量提高和市场营销网络逐步健全,对东南亚、中亚、中东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潜力巨大。
    (二)生产发展潜力分析
    1.资源潜力。我国农区的肉牛产区大多同时也是粮食的主产区,农作物副产品资源丰富,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大量饲料资源。全国每年有6亿多吨农作物秸秆,目前资源化利用的不足2亿吨。同时,我国南方6700万公顷草山草坡仍然有较大开发潜力,现改良开发程度不足5%。随着秸秆养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南方草山草坡开发的合理开发利用,肉牛增养空间仍然很大。
    2.生产性能潜力。目前,我国肉牛的个体生产能力普遍较低。据统计,2007年全国肉牛平均胴体重为140.7公斤,与国际平均水平200公斤相比相差约60公斤,仅为肉牛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0%左右。在优势区,肉牛胴体重平均约为190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0公斤左右。近年来,肉牛良种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品种改良速度加快,科学饲养水平逐步提高,都将推动肉牛个体生产性能快速提升。

上一篇:关于加快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的意见

下一篇:家畜遗传材料生产许可办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