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6-1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兽医 - 小 + 大
临床表现: 1)饮食 球虫病鸡在饮食方面常表现为先是饮多食少,严重后饮多食多。 2)腹泻 (1)盲肠球虫病(柔嫩艾美耳球虫病)腹泻严重,水样,常有血便,且血液不凝固。 (2)直肠球虫病(布氏艾美耳球虫病)血便不如盲肠球虫病严重,只是稀软的粪便上有血性条纹;有时有黑色水样便。 (3)毒害艾美耳球虫病稀软的粪便上有血性条纹。 (4)巨型艾美耳球虫病严重时小肠出血,但粪便不是水样而是半固状的;常常见到的情况是粪便上附有被血液包被的黏液;有时已溶解的血色素把粪便污染成褐色、橙色或粉色。 (5)堆型艾美耳球虫病同巨型艾美耳球虫病的情况。 3)贫血 由于便血过多,鸡只贫血,可见皮肤、冠、泄殖腔和口腔黏膜、结膜等处苍白。 4)脱水 由于腹泻严重而脱水,可见鸡只腿部和其他部位的皮肤干燥皱缩。 5)皮肤色素沉着不良 常见于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 6)生产性能 亚临床球虫病只影响生产性能,而不产生临床症状,没有经验的诊断人员常把亚临床型球虫病造成的生产性能下降的情况归咎于饲料管理等因素。表现为增重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产蛋不均匀,产蛋量下降。 诊断: 1)粪便检查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直接涂片法检查粪便中的卵囊。 2)综合判断 由于鸡的带虫现象非常普遍,所以仅在粪便和肠壁刮取物中检获卵囊,不足以作为鸡球虫病的诊断依据。正确的诊断,必须根据粪便检查、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判断。根据病变位置、特征和卵囊的大小、形状等可初步鉴定虫种。一般情况下多为两个以上虫种混合感染。 主要的鸡球虫病病变特征如下: (1)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病变主要在盲肠。严重感染病例,感染后第四天末和第五天,盲肠高度肿大,肠腔中充满血凝块和脱落的黏膜碎片。到感染后第六七天,盲肠中的血液和脱落黏膜逐渐变硬,形成红色或红白相间的肠芯,在感染后第八天从黏膜上脱落下来。轻度感染时,病变较轻,无明显出血,黏膜肿胀,从浆膜面可见脑回样结构,在感染后第十天左右黏膜再生恢复。而严重感染者,黏膜的损伤难以完全恢复。 (2)毒害艾美耳球虫病通常发生于2月龄以上的中雏鸡,小肠中部高度肿胀或气胀,有时可达正常时的2倍以上,这是本病的重要特征。肠壁充血、出血和坏死,黏膜肿胀增厚.肠内容物中含有多量的血液、血凝块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组织。感染后第5d出现死亡,第七天达高峰,死亡率仅次于盲肠球虫病。病程可延续到第十二天。 (3)堆型艾美耳球虫病病变主要集中于十二指肠。轻度感染时,病变局限于十二指肠 袢,呈散在局灶性灰白色病灶,横向排列呈梯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肠壁增厚和病灶融合成片。病变可从浆膜面观察到,病初黏膜变薄,覆以横纹状白斑,外观呈梯状;肠道苍白,含水样液体。 (4)布氏艾荚耳球虫病病变主要发生于小肠至直肠部位,浆膜面可见肠系膜血管和肠壁血管充血,肠道变细,肠壁变薄,呈粉红色至暗红色,肠黏膜出血,肠内容物以黏液和少量血液为主。感染后5~7d,整个小肠呈现干酪样的侵蚀,粪便中有凝固的血液和黏膜碎片。 (5)巨型艾美耳球虫病小肠中段肠腔胀气、肠壁增厚,肠道内有黄色至橙色的黏液和血液。无性繁殖阶段虫体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的浅层,对组织的损伤较轻微;在感染后5~8d,有性繁殖阶段在肠壁深部进行,引起肠壁充血、水肿,形成淤斑,严重者肠黏膜大量崩解。 防治:鸡场一旦暴发球虫病,应立即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如下: 1)磺胺类 如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喹噁啉(SQ)等,按一定比例混入饲料或饮水给药。 2)氨丙啉 按0.012%~0.024%混入饮水,连用3d。 3)百球清 2.5%溶液,按0.0025%混入饮水,连用3d。 预防:目前所有集约化养鸡场都必须对球虫病进行预防。传统的方法主要是药物预防,即从雏鸡出壳后第一天即开始使用抗球虫药,但由于抗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的困扰,近年来人们愈加重视免疫预防。下面分别介绍药物预防和免疫预防。 1)药物预防 预防用的抗球虫药有数十种,以下是几种主要药物: (1)氨丙啉按0.0125%混人饲料,鸡的整个生长期都用药。 (2)尼卡巴嗪按0.0125%混入饲料,休药5d。 (3)氯苯胍按0.0003%混入饲料,休药5d。 (4)马杜拉霉素按0.005%~0.007%混入饲料,无休药期。 (5)拉沙里菌素按0.007 5 %~0.0125%混入饲料,休药期3d。 (6)莫能菌素按0.000 1%混入饲料,无休药期。 (7)盐霉素按0.005%~0.006%混入饲料,无休药期。 (8)常山酮按0.0003%混入饲料,休药5d。 (9)氯氰苯乙嗪按0.000 1 /混入饲料,无休药期。 |
下一篇:执业兽医考试《兽医病理学》要点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