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医考试 > 文章

执业兽医考试《兽医寄生虫学》复习资料(一)

时间:2010-06-1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兽医 - 小 + 大

各种抗球虫药连续使用一定时间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通过合理使用抗球虫药,可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延长抗球虫药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对肉鸡常采用下列两种用药方案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穿梭用药:即在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至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
轮换用药:合理地变换使用抗球虫药,在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抗球虫药,或不同批次的鸡应用不同的抗球虫药。
2)免疫预防 目前已有数种球虫疫苗,主要分为两类:活毒虫苗和早熟弱毒虫苗。其中国际上己有4种商品化疫苗大量使用:Coccicox(美国)、Immucox(加拿大)、Paracox(英国)、Livacox(捷克),前两种是由未致弱的活卵囊制成的活虫苗,第三种是由早熟虫株制成的弱毒虫苗,第四种是活卵囊和弱毒卵囊混合制成的虫苗。目前已在生产中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30、兔球虫病概述
兔艾美耳球虫文献记载共有13种,其中除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在胆管上皮细胞外,其余各种都寄生在肠上皮细胞,一般病兔都是数种球虫混合感染。
流行病学:兔球虫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其流行与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发病季节多在春暖多雨时期,如兔舍内经常保持在100C以上,随时可能发病。各品种家兔均易感,断奶后至3月龄的幼兔感染最为严重;成年兔多为带虫者,成为重要传染源。本病感染途径是经口食入含有孢子化卵囊的水或饲料。饲养员、工具、苍蝇等也可机械搬运球虫卵囊而传播本病。营养不良,兔舍卫生条件恶劣是促成本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临床表现:按球虫种类和寄生部位不同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临床上多为混合型。轻者一般不显症状,重者则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动作迟缓,伏卧不动,眼、鼻分泌物增多,唾液分泌增多,口腔周围被毛潮湿,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兔尿频或常做排尿姿势,后肢和肛门周围被粪便所污染。腹围增大,肝区触诊有痛感。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极度衰弱而死亡。病程10d至数周。病愈后生长发育不良。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及剖检结果可做出初步诊断,在粪便中发现大量
卵囊或病灶中检出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球虫即可确诊。病变特征如下:剖检可见肝表面和实质有粟粒至豌豆大白色或黄白色结节,沿小胆管分布,结节内为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慢性肝球虫病,胆管周围和小叶间部分结缔组织增生,使肝萎缩,胆囊黏膜卡他性炎症,胆汁浓稠。肠球虫病变主要在肠道,肠血管充血,十二指肠扩张、肥厚、黏膜充血并有溢血点;慢性病例肠黏膜淡灰色,其上有许多白色小结节,并有散在脓性、坏死性病灶。
治疗:可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或预防:
1)磺胺六甲氧嘧啶(SMM)按0.1% 浓度混入饲料中,连用3~5d,隔1周再用一个疗程。
2)磺胺二甲基嘧啶(SM2)与三甲氧苄氨嘧啶(TMP) 按5 : 1混合后,以0.02%浓度混入饲料中,连用3~5d,停1周后,再用一个疗程。
3)lOOmg/kg克球粉和8.35mg /kg的苄喹硫酯合剂混饲效果好。
4)氯苯胍 按每千克体重30mg混入饲料,连用5d,隔3d再用1次。
5)杀球灵 按1mg/L混入饲料,连用1~2个月,可预防兔球虫病。
6)莫能菌素 按40mg/L混饲,连用1~2个月,可预防兔球虫病。
7)盐霉素 按50mg/L混饲,连用1~2个月,可预防兔球虫病。
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发现病兔应立即隔离治疗;引进兔先隔离;幼兔与成兔分笼饲养;兔舍保持清洁、干燥;兔笼等用具可用开水、蒸汽或火焰消毒,也可在阳光下曝晒杀死卵囊;注意饲料及饮水卫生,及时清扫兔粪;合理安排母兔繁殖季节,使幼兔不在梅雨季节断奶;兔舍建在干燥、通风、向阳处;注意工作人员卫生,消灭兔场内鼠类及蝇类;流行季节断奶仔兔可在饲料中拌药预防。
31、鞭虫病概述
鞭虫也叫毛尾线虫或毛首线虫,分类上属于毛尾科、毛尾属。家畜中的宿主除猪外,牛、羊、骆驼等也可感染毛尾线虫。寄生部位主要为盲肠,为害仔猪等幼畜。
流行病学:雌虫产卵,卵随粪便排到外界后,在30℃左右条件下,经3~4周发育为感染性虫卵,然后经口感染宿主,到寄生部位后逐渐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到成虫成熟需45~80d。夏季易于感染,幼畜感染率高,虫卵抵抗力强。
临床表现:重度感染时(数千条虫体)表现为腹泻、贫血、消瘦,幼畜发育受阻。严重病例死前数日,排水样血便,并有黏液;剖检盲肠和结肠黏膜有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还有和结节虫病时相似的结节,结节内有部分虫体和虫卵。
诊断:猪拉血。生前诊断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卵具有特征性(腰鼓状,两端有卵塞)。
防治:同猪蛔虫病
32、片形吸虫病概述
片形吸虫分类上属于片形科、片形属,在我国有两种病原,即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肝片形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骆驼和鹿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猪、马属动物及一些野生动物亦可寄生,偶见于人。
肝片形吸虫呈扁平片状,灰红褐色。前端有头锥,上有口吸盘,口吸盘稍后方为腹吸盘。
虫卵呈长卵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前端较窄,后端较钝,卵盖明显。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

上一篇:执业兽医考试《兽医传染病学》复习资料(二)

下一篇:执业兽医考试《兽医病理学》要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