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5-23 点击: 次 来源:郭海明,孔倩倩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PV)感染幼犬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剧烈的呕吐、出血性肠炎和白细胞显著减少以及心肌炎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我国养犬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国于1982年证实此病后,并已分离到多株病毒。由于目前小动物临床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单一的对症治疗,往往很难奏效。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的中和病毒,减少体内病毒数量和病毒对机体组织的破坏,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大大提高犬细小病毒病的治愈率。 一、病原学 犬细小病毒为无囊膜,单负股的DNA病毒,由3个结构蛋白VP1、VP2和VP3组成。其中VP2是其保护性颗粒抗原。该病毒有2种不同的型,即CPV-1型和CPV-2型。CPV-1型,又称犬微小病毒(MVC),可引起幼犬肺炎、心肌炎和肠炎,或经胎盘感染引起胚胎吸收和胎儿死亡,但MVC仅引起40日龄以下的幼犬出现临床症状。CPV-2作为犬的一个新型病毒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很相近。原有的CPV-2仅仅引起犬全身和肠道感染,不能引起猫的自然感染。由于CPV-2经历了变异并产生了新的毒株,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了CPV-2a型和CPV-2b型。而新的CPV-2a和CPV-2b型病毒株可引起猫在试验和自然条件下感染,并可在犬和猫之间传播。我国目前以CPV-2b型为主。 二、流行病学 犬细小病毒对犬具有高度的接触性传染性,各种年龄的犬均可感染。但以刚断乳至90日龄的犬发病较多,病情也较严重。幼犬有的可呈现心肌炎症状而突然死亡。据临床发病犬的种类来看,纯种犬及外来犬比土种犬发病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天气寒冷的冬春季多发。病犬的粪便中含毒量最高。 三、发病机理 病毒侵入后在感染的头两天,口咽部复制,通过血流传播到其他器官,3~5 d后出现病毒血症。虽然通常肠炎病症明显,但犬细小病毒感染是全身性的。病毒通过血流而不是肠腔到达肠黏膜。病毒主要攻击2种细胞:肠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在犬间,CPV-2经口鼻迅速传播,病毒开始在咽喉部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和胸腺内复制,而后传播到小肠的肠隐窝。CPV-2感染肠隐窝胚上皮组织,引起上皮组织破坏和萎陷,导致正常的细胞更新被损害,肠绒毛变短。病犬肠道各段黏膜上皮细胞均坏死、脱落,固有膜暴露,肠腺上皮细胞也有程度不同的坏死、脱落。心肌细胞变细、变长,局部断裂、崩解,间质水肿,心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脾脏和淋巴结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其他各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以及炎性细胞侵润。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常常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淋巴细胞减少症。 四、临床症状 犬细小病毒感染犬后,在临床上可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肠炎型: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7~14 d,病初表现发热(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呕吐。初期呕吐物为食物,随之粘液状、黄绿色或有血液。发病一天左右开始腹泻。病初粪便呈稀状,随病情发展,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以后次数增加、里急后重,血便带有特殊的腥臭气味。血便数小时后病犬表现严重脱水症状,眼球下陷、鼻境干燥、皮肤弹力高度下降、体重明显减轻。对于肠道出血严重的病例,由于肠内容物腐败可造成内毒素中毒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使机体休克、昏迷死亡。血相变化,病犬的白细胞数可少至60%~90%(由正常犬的1.2 万/μ l减至4 000个以下)。心肌炎型:多见于40日龄左右的犬,病犬先兆性症状不明显。有的突然呼吸困难,心力衰弱,短时间内死亡;有的犬可见有轻度腹泻后而死亡。 五、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在治疗犬细小病毒病中的应用 (一)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CPV McAb)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犬细小病毒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瘤细胞融合,制备出能分泌抗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从中培养筛选出特异性的杂交瘤细胞,接种生物反应器进行连续罐流培养,经浓缩纯化后制备的高效特异性抗体,即为治疗和预防犬细小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制剂。与高免血清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质地均一,纯度高,特异性强,效价高,又能大量、快速、连续和无限地生产等优点。 |
上一篇:猪中药保健方(夏季专用)
下一篇:猪用转移因子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