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精特新派聚焦细分领域,凭借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在预制菜市场中崭露头角。千味央厨专注于米面制品的研发与生产,开发出 “卡通包”“手工挞皮” 等 200 + SKU ,成为众多烘焙连锁企业的首选供应商。千味央厨秉承 “只为餐饮、厨师之选” 的企业定位,致力于为餐饮连锁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在米面制品预制菜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味知香专注于半成品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 “红烧肉” 单品年销量达 5000 万份,占据了商超预制菜货架 30% 的陈列位。味知香以家庭消费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在商超等零售渠道的广泛布局,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半成品菜选择,满足了消费者在家轻松烹饪的需求。 (二)监管收紧下的 “冰火两重天” 2024 年 3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禁止添加防腐剂,并要求餐饮门店明示预制菜的使用情况。这一政策的出台对预制菜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行业格局呈现出 “冰火两重天” 的态势。 对于中小作坊而言,监管政策的收紧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为满足新规对冷链和品质管控的要求,单条生产线改造需投入 500 万元,这对于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作坊来说是难以承受的高额费用。据统计,2024 年预制菜中小作坊的注销率达 35%,大量中小作坊在监管风暴中被迫退出市场。 头部企业却在监管收紧的环境中迎来发展机遇。千味央厨、安井食品等上市公司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加速了并购整合的步伐。2025 年上半年,这些头部企业共收购了 12 家区域加工厂,通过并购,进一步扩大了产能,优化了产业布局,市场集中度从 2023 年的 8% 提升至 15%,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四、争议与破局:当 “锅气” 遇上工业化,预制菜如何跨越信任鸿沟? (一)消费者的灵魂拷问:预制菜等于 “科技与狠活”? 2024 年 “315” 晚会,成为预制菜行业的一个转折点。某小作坊用工业防腐剂延长保质期的黑幕被曝光,引发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危机。当月,预制菜线上搜索量暴跌 40%,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降至极低水平。此前,“槽头肉” 被用于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的事件,也加深了消费者对预制菜品质和安全性的质疑。 面对信任危机,头部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开展 “透明化革命”。千味央厨开放工厂直播,将从面粉揉制到速冻锁鲜的全生产流程展示给消费者。在直播过程中,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每一道工序的严格把控,从原材料筛选到加工过程的卫生标准,都一目了然,极大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国联水产推出 “可视化溯源码”,消费者只需扫码,即可查看食材捕捞时间、加工温度等 32 项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国联水产实现了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化,有效消除了消费者的疑虑。 (二)中餐标准化的 “不可能三角”:效率、成本与口味如何兼得? 中餐标准化一直是行业内的难题,效率、成本与口味三者之间似乎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形成 “不可能三角”。然而,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场景细分,在这个难题上取得了突破。 圣农发展投资 5 亿元建设风味实验室,致力于攻克预制菜口味还原的难题。通过美拉德反应模拟技术,圣农发展成功使预制炸鸡的 “锅气感” 还原度达 92%。这种技术突破使得预制炸鸡在口感和风味上更接近现炸效果,满足了消费者对美味的追求。广州酒家针对家庭聚餐场景,推出 “半预制” 佛跳墙。消费者只需简单蒸制 15 分钟,就能品尝到这道传统名菜。这种 “半预制” 模式,既保留了鲍鱼、海参等食材的弹牙口感,又节省了 80% 的备菜时间,在保证口味的同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实现了效率、成本与口味的平衡。 |
上一篇:亚硝酸盐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