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消费者 “懒人经济” 的被动接受 疫情的爆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懒人经济” 应运而生,预制菜也从 B 端幕后走向 C 端前台。盒马数据显示,2022 年其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 120%,30 - 45 岁的女性成为消费主力。超过 60% 的购买者表示,每周至少有 3 次依赖预制菜节省时间,预制菜成为他们应对快节奏生活的便捷选择。 预制菜在 C 端市场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诸多挑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担忧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和口味还原度方面。调查显示,45% 的消费者担忧预制菜中添加剂超标,32% 的消费者抱怨口味还原度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提升产品品质。千味央厨研发的 - 50℃超低温速冻技术,不仅将保鲜期延长至 12 个月,而且口感损失小于 5% ,有效提升了消费者满意度。 三、从 “野蛮生长” 到 “冰火两重天”:行业洗牌加速 (一)四大派系混战,谁能笑到最后? 随着预制菜市场热度持续上升,各路玩家纷纷进入市场,形成四大派系激烈竞争的局面。 传统食品巨头转型派凭借深厚的产业根基和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在预制菜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双汇发展为例,依托其 600 万吨肉制品产能的强大后盾,双汇在预制菜领域持续发力。2025 年,其预制菜营收突破 80 亿元,同比增长 42%,八大碗、调理小酥肉等产品成为家庭消费与餐饮采购的热门选择。在产业化布局上,双汇构建了覆盖 “饲料 - 养殖 - 屠宰 - 加工 - 包装 - 销售” 的全链条体系,各环节深度协同。2025 年上半年,面对生猪价格的阶段性波动,双汇依托自有养殖基地,实现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 12%、肉鸡出栏量同比增长 18% ,稳定的原料供应保障了屠宰业务的正常运转,屠宰业在 2025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137.69 亿元,同比增长 3.33% 。 安井食品同样表现出色,其 “冻品先生” 系列预制菜,采用火锅料底与预制菜相结合的组合拳策略,在社区团购渠道抢占了 30% 的份额。安井食品坚持 “战略大单品” 策略,2024 年有 39 款产品收入过亿,4 款过 5 亿 。在渠道建设方面,BC 兼顾,全渠道发力,与沃尔玛、盒马等商超开展定制化合作,积极拓展特通(餐饮连锁)、电商、新零售等渠道,不断扩大市场版图。 餐饮自建供应链派也积极参与竞争。海底捞旗下的蜀海供应链对外开放后发展迅猛,2024 年外采订单增长 75%,成为太二酸菜鱼、黄记煌等众多品牌的 “中央厨房”。蜀海供应链通过深度合作与定制化服务,为火锅品牌提供了稳定支持,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和差异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 年,海底捞联合蜀海供应链新增潮州和贵阳仓,优化江门仓布局并设立佛山新仓,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和供应链的灵活性 。同时,双温和三温冷链车的全面应用,及蜀海 “WMS 系统” 和 “百川到货质检系统 “的引入,实现了全链条食品安全追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可靠的用餐体验。 西贝的 “贾国龙功夫菜” 通过门店自提与电商配送相结合的方式,年销售额达 12 亿元。西贝以门店为依托,将预制菜与堂食业务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用餐选择。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配送服务,“贾国龙功夫菜” 在预制菜市场中逐渐站稳脚跟,成为餐饮自建供应链派的重要力量。 新零售渠道派凭借强大的渠道优势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在预制菜市场中迅速崛起。锅圈食汇采用 “社区前置仓 + 性价比” 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上万家加盟店,2025 年营收突破 150 亿元,让火锅预制菜在下沉市场的渗透率达到 25% 。锅圈食汇通过加盟扩张门店,利用渠道权获得对上游企业的议价权,完成了供应链的垂直整合,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价格亲民的火锅预制菜产品。 盒马的 “日日鲜” 预制菜,凭借 30 分钟达的冷链配送服务,客单价突破 150 元 。盒马以生鲜为核心,打造了全品类的预制菜产品线,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满足了消费者即时性和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日日鲜” 预制菜以新鲜、便捷、高品质的特点,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盒马在预制菜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
上一篇:亚硝酸盐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