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加工

解码中国预制菜的狂飙与阵痛

日期:11-10 作者:豆包- 小 + 大

一、一碗芝麻球的资本神话:千味央厨如何逆袭成 “餐饮供应链第一股”?

2021 年 9 月 6 日,千味央厨于深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这家成立时间较短、主要经营芝麻球等米面冻品的企业,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上市首日,其股价涨幅接近 44%,随后十个交易日连续涨停,短短 11 天内,股价暴涨 310%,市值一度攀升至 60 亿元,表现极为突出。相比之下,茅台实现类似的股价涨幅耗费了整整六年,同年被称为 “寒王” 的寒武纪涨幅仅 140% 多。

从业绩数据来看,千味央厨并非出类拔萃。招股书显示,2017-2019 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 5.93 亿元、7.01 亿元、8.89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22%;净利润分别为 0.47 亿元、0.59 亿元、0.74 亿元,综合毛利率未超过 25%,在众多食品龙头企业中表现较为普通。然而,其却受到资本的热烈追捧,关键在于其处于预制菜行业风口,受益于预制菜行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在千味央厨上市前数月,味知香凭借 “预制菜第一股” 的光环上市,收获 10 个涨停。千味央厨则另辟蹊径,以 “餐饮供应链第一股” 为旗号。2021 年下半年,消费股整体进入震荡下跌阶段,众多老牌消费股受挫,而预制菜概念股却逆势上扬,千味央厨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这一系列发展,对于创始人李伟而言,似乎均在规划之中。李伟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河南驻马店,他不仅是中国冻品巨头思念食品的创始人,也是千味央厨的缔造者。从思念食品到千味央厨的发展历程,宛如一部浓缩的中国预制菜进化史,深刻反映了行业的发展脉络与变革。

二、预制菜爆发的底层逻辑:一场餐饮工业化的 “降维打击”

(一)餐饮连锁化的 “刚需解药”

在餐饮行业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连锁品牌的扩张面临诸多挑战。以西贝莜面村为例,其创始人贾国龙曾透露,过去十年间,人力成本每年以 15% 的速度增长,而门店坪效却下降了 20%。高昂的人力成本与不断下滑的经营效率,成为制约连锁餐饮发展的关键因素。海底捞也面临类似困境,随着门店数量增加,如何确保菜品品质的一致性和出餐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预制菜的出现,为这些困境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成为餐饮连锁化进程中的 “刚需解药”。其满足了餐饮企业对标准化和成本控制的迫切需求。在标准化方面,真功夫通过中央厨房对 “香汁排骨” 进行预制,实现全国 2000 多家门店口味一致性达到 98%,出餐时间从原本的 30 分钟大幅缩短至 8 分钟,这不仅提升了顾客用餐体验,也为品牌快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制菜在成本控制上优势显著。眉州东坡的 “东坡肉” 预制菜,通过优化供应链和生产流程,将食材损耗率从 12% 降至 3%,单份成本比现制降低了 40%。这使得眉州东坡在商场租金暴涨 30% 的情况下,仍能保持 18% 的净利率,有效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资本与政策的双重催化

预制菜行业的爆发,离不开资本与政策的双重推动。在资本层面,2021 年堪称预制菜的 “资本狂欢年” ,行业融资总额超过 30 亿元。味知香、千味央厨等企业上市后,PE 估值一度突破 60 倍,远超食品行业平均 35 倍的估值水平。这些资本的涌入,为预制菜企业提供了充足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和市场推广,加速了行业发展进程。

政策层面同样为预制菜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写入 “培育预制菜产业”,明确了预制菜在农业产业升级中的重要地位。随后,广东、河南等农业大省纷纷出台专项政策,大力扶持预制菜产业发展。河南省规划到 2025 年,预制菜产值突破 1500 亿元,并通过建设产业园区、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上一篇:亚硝酸盐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