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7-11 的预制饭团凭借其稳定的品质和便捷的食用方式,深受消费者喜爱,年销量高达 30 亿个 。7-11 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从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到冷链配送,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饭团的新鲜度和口感。同时,7-11 对饭团的包装和标签进行了精心设计,让消费者能够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成分、保质期等信息,做到透明化消费 。在国内,像安井、味知香等头部品牌,也在积极探索预制菜的品质提升路径。安井采用先进的气调锁鲜技术,能够有效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同时减少防腐剂的使用,其生产的预制菜品,在营养成分和口感上都能与新鲜食材相媲美 。味知香则专注于食材的源头把控,严格筛选优质原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剂,通过精细化的生产工艺,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预制菜产品 。这些品牌的中央厨房,在卫生标准和生产规范上,甚至比普通餐厅的后厨还要严格,它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预制菜并非 “低端” 的代名词。 (二)场景细分:探寻预制菜的 “正确应用方式” 预制菜的接受度在不同场景下存在显著差异。在超市中,各种 “懒人套餐” 将荤素搭配好的预制菜组合在一起,消费者购买后回家简单烹饪即可享用,这种便捷的解决方案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便利店的即热便当,在忙碌的工作日,为上班族提供了快速、方便的用餐选择,消费者只需在便利店加热便当,就能在短时间内吃上一顿热乎的饭菜;家庭的预制年夜饭,在春节等重要节日,为忙碌的家庭减轻了烹饪的负担,一家人只需简单加热,就能品尝到丰富多样的年夜饭 。相关数据显示,在这些场景下,预制菜的接受度超过 60%,因为消费者在选择时,明确知道自己购买的是 “便捷解决方案”,对预制菜的属性和特点有着清晰的认知 。 而在餐饮领域,预制菜的突破点在于 “场景明示”。广州陶陶居的做法值得借鉴,陶陶居将虾饺、烧卖等预制点心明码标价,并且明确告知消费者这些是预制点心,价格比现做款低 15% 。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追求性价比的年轻客群的需求,也让消费者在点餐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做出选择。对于那些赶时间、追求实惠的消费者来说,预制点心的高性价比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对于注重用餐体验、追求新鲜现做美食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也可以选择现做款点心 。通过这种场景明示的方式,陶陶居成功地让预制菜在餐饮场景中找到了自己的 “正确应用方式”,既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也为预制菜在餐饮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国标之外:亟需一场 “认知提升” 行业专家指出,预制菜的核心矛盾并非 “该不该存在”,而是 “如何让消费者自主选择” 。这如同咖啡,既有现磨咖啡,能让消费者品味到咖啡豆最原始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也有速溶咖啡,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选择 。在餐饮行业中,也应该建立起 “现做区” 与 “预制区” 的清晰界限。高端餐厅以其精湛的厨艺、新鲜的食材和独特的用餐体验为卖点,主打 “现做体验”,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美食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快餐连锁则凭借预制菜出餐快、成本低、品控稳的优势,明示 “预制优势”,为消费者提供快捷、实惠的用餐选择 。这样一来,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时间和口味偏好,自由选择现做菜品或预制菜品,让价格与预期相匹配 。 当消费者不再为 “信息差” 买单,预制菜行业才能真正进入品质竞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品牌建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消费者也需要培养更加理性的饮食认知,充分了解预制菜的优点和适用场景,不再盲目排斥预制菜 。只有当行业与消费者之间达成共识,预制菜行业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美味 。 结语:预制菜的 “成熟蜕变”,从 “信息透明” 开启 罗永浩与西贝的这场论争,犹如一场猛烈的暴风雨,虽来势汹汹,但终将随着国标的落地而逐渐平息 。然而,这场论争留给预制菜行业的思考,却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 。在当今时代,“锅气” 似乎已成为餐饮行业的一种情感附加值,它代表着传统烹饪的温度和人情味 。而预制菜,作为餐饮行业的新兴力量,要想真正被大众所接受,就需要一场 “透明化” 的成熟蜕变 。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