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前行中的 “挑战” 1、高额成本:资金门槛待跨越 楼房养鸡虽前景广阔,但前期投入成本如同一座高耸的山峰,令不少养殖者望而却步。以广西容县李氏农牧有限公司为例,2017 年斥资 1200 万元建设 6 层楼房式鸡舍,其中全楼基建花费 900 万,购买舍内设施设备 200 万,电梯等其他设备 100 万,平均每间鸡舍造价高达 75 万。这些成本涵盖建筑施工、环保设施、智能化设备等诸多领域,像空气风机设备,为保障鸡舍内良好通风,需购置大功率、高品质风机,确保空气循环顺畅,降低有害气体积聚风险,这无疑是一笔不小开支;自动清粪及粪污处理设备,从鸡舍内的刮粪板、输送带,到外部的粪污发酵处理装置,都需投入重金打造,才能实现粪污及时清理、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对于许多中小养殖企业而言,如此高额资金需求,融资难度大,资金回笼周期长,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如何降低成本、拓宽融资渠道,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疾病防控:精细管理解难题 楼房养鸡养殖密度大,单位空间内鸡只数量多,犹如将鸡群置于一个相对拥挤的 “小天地”,舍内有害气体浓度随之增大,这为疾病滋生与传播提供了温床。高密度环境下,鸡只间距离近,空气流通相对不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难以迅速排出,刺激鸡只呼吸道黏膜,使其抵抗力下降,极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等。而且,病毒、细菌在密集鸡群中传播速度呈几何倍数增长,一只鸡染病,短时间内就可能波及全舍。为应对这一挑战,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强化通风换气系统,根据鸡舍面积、鸡只数量、养殖阶段,精准调控通风量与通风时间,确保空气清新;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疫病监测体系,增加鸡群健康检查频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合理规划养殖密度,依据鸡的品种、生长阶段、体型大小,科学分配空间,避免过度拥挤。 3、水电保障:未雨绸缪保运行 楼房养鸡水电供应一旦出现问题,整个鸡场运营便会陷入混乱,犹如人体失去血液供应。一方面,鸡舍内众多自动化设备,像自动喂料系统、通风设备、温控系统等,均依赖电力驱动,停电片刻,喂料中断,鸡只挨饿应激,生长受影响,通风、温控失效,舍内温湿度失衡,有害气体积聚,鸡群患病风险骤升;另一方面,水是鸡群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饮水供应不足,鸡只脱水,影响新陈代谢与消化吸收,导致产蛋率下降、肉鸡生长缓慢。为保障水电稳定供应,养鸡场需配备双路供电系统,与当地供电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提前知晓停电信息,以便及时启用备用发电机;同时,建设储水设施,如大型储水罐,定期检测维护供水管道,制定水电突发情况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人员在紧急状态下的职责,定期演练,确保面对突发状况时能迅速响应,保障鸡场正常运转。 五、肉鸡产业 “上楼” 展望 楼房养鸡作为肉鸡产业应对环保与土地困境的创新之举,已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广阔前景。它打破了传统养殖的土地与环境瓶颈,让肉鸡产业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产能飞跃,在绿色发展之路上稳步迈进。尽管现阶段仍面临成本、疾病防控、水电保障等诸多挑战,但随着科技进步、管理经验积累与政策扶持,这些难题终将逐步攻克。 展望未来,楼房养鸡有望朝着智能化深度发展,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鸡群精准管理;养殖模式持续创新优化,探索更科学的空间布局与饲养工艺;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整合,实现养殖、加工、销售无缝对接。相信在养殖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等各方携手努力下,楼房养鸡将撑起肉鸡产业的新天地,为市场提供更丰富、优质、安全的肉鸡产品,助力农业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绘出绚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