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药物残留 抗生素(VAs)被广泛用于畜禽业,以治疗或预防细菌性疾病或作为生长促进剂。中国的抗生素年产量约为16.2×104 t,根据2013年市场销售数据显示,每年超过7.8×104 t用于畜牧业。然而,由于体内吸收不良和代谢不完全,这些抗生素中有30%~90%会随动物粪便(粪便和废水)排泄到环境中。因此,动物粪便被认为是抗生素的主要储存库之一。此外,中国每年的动物粪便产量非常大,这些粪便被用作有机肥料,以促进作物生长和改善土壤质量。随着土地中畜牧废物的利用,来自畜禽废物的VAs可能会被引入土壤生态系统、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甚至产生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c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和抗生素耐药菌(anticotics resisteria,ARB),可能对人类公共卫生构成巨大潜在威胁,并引起可持续性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介质中,动物粪便中各种抗生素的浓度可能高达数百μg/L或mg/kg;主要关注点集中在大型农场的抗生素污染上。有专家分析了华南两个大型养猪场,猪粪中土霉素(OTC)和林可霉素(LIN)的浓度较高。 1.5 病死猪污染 养殖场养殖过程中经常会有生猪病死或者是运输以及生产死亡,对于这些死亡猪只的处理也要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但有些养殖场在处理过程中,随意焚烧或者掩埋,或直接丢弃。没经过合理处理的猪只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而且,病死猪中会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若处理不当,会使得病原体被出入场区的人、车携带,使疾病进一步传播。同时,病死猪尸体若掩埋不及时或者掩埋深度不够,在分解过程中会散发出难闻气味。病死猪的尸体也会不断滋生细菌和病原体,成为疾病传播的传染源。 2 造成养殖污染的原因 2.1 养殖场缺乏环保意识 随着生态污染政策实行的力度逐渐加强,生猪养殖企业面临的污染治理成本问题也逐渐浮现。此外,污染转移难度也不断增加,必须要采购污染物处理环保设备。尽管如此,环境规制力度仍在不断加强,此时对生猪养殖主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寻求降低污染处理成本的因素上。现在市面的污染物处理设备价格昂贵,这对于养殖场来说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这种情况导致养殖人员对于场区的污染物处理仍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养殖和管理模式。 2.2 粪污资源化程度低 虽然我国生猪产业在不断壮大,集约化和规模化在加速发展。但养殖场对于粪污资源化利用程度低,没有种养结合,高效利用。虽然目前有些散养生猪以及生态养猪将粪便回归农田,但是规模化养殖场采购环保设备进行粪污发酵处理的仍然较少,真正将粪污进行科学处理后分层利用程度仍然很低。生猪养殖圈舍中仍然大多是水冲粪,使得液体粪污增多,也增加了一定的运输难度,灌溉农田缺少管网。同时,过量灌溉农田也会对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种养结合流通不畅,没有相关设备支持和体系支持,粪污资源化利用无法实现高效利用。 2.3 饲料配方不合理 在饲料配方方面,养殖场饲养人员缺乏科学饲喂的理念和专业技术,在饲喂生猪时,没有明确的精粗料比率,对饲料成本和使用情况没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没有专业的饲养理念,也没有根据生猪具体生长情况和营养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对于生猪从外界获取的微量营养元素以及各元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没有清晰的把握。饲料约占猪肉生产成本的60%~70%。饲喂适合每个生产阶段的日粮有助于提高性能和效率,这在净利润率上会有明显的体现。若一味增加精饲料不注重科学配比,不仅会明显增加养殖成本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担。因此,在生长的每个阶段都要有正确的配方和口粮。 |
上一篇: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