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控制

猪场粪污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日期:07-25 作者:佚名- 小 + 大

1 猪场粪污的产生特性与环境危害

1.1 粪污产生特点

由于近些年消费者对肉类的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养猪业规模也在快速增加,粪污日产量巨大,以存栏5 000头的猪场为例,每d产生的粪污总量可达20~35 t,并且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还含有重金属(如铜、锌)、抗生素残留以及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若处理不当,对周边环境的冲击较大。

1.2 危害

粪污中过量的氮、磷等元素会导致土壤富营养化,改变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肥力,阻碍农作物生长;未经处理的粪污直接排放进入水体,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粪污中的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还会污染饮用水源,威胁人类健康;猪场粪污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仅会刺激猪的呼吸道,降低猪的免疫力,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 现有粪污处理技术体系与局限

2.1 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利用固液分离法和沉淀法,固液分离法是通过机械筛分、离心等方式将粪污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固体部分可用于制作有机肥或垫料,液体部分则进入后续处理环节,固液分离能够减少后续处理的负荷,提高处理效率,但存在能耗高、滤网易堵塞等问题,且分离后的液体仍需深度处理;沉淀法是利用重力作用使粪污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去除部分大颗粒物质,但该方法占地面积大,且无法有效降解溶解性污染物,需与其他工艺联用。

2.2 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是消毒法和中和法,消毒法是采用化学消毒剂(如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等)对粪污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降低传播疾病的风险,但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可能会带来二次污染问题,需要谨慎控制用量和使用方法;中和法是针对酸性或碱性粪污,通过添加酸碱调节剂调节其pH,使其达到适宜后续处理的范围,但存在药剂消耗量大、污泥产生多等问题,且未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问题。

2.3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好氧处理系统和厌氧发酵技术,其中生物处理技术中活性污泥法处理效率高,但曝气能耗占运行成本的60%~70%;生物膜法抗冲击能力强,但存在填料堵塞与生物老化难题。厌氧发酵技术中的沼气工程工艺技术主要由原料前期处理技术、厌氧发酵技术和三沼利用技术三部分组成,应用于厌氧发酵,最终实现设定目标,但启动周期长,对温度、酸碱度要求苛刻。

3 生态化饲养管理模式构建路径

3.1 源头减排:饲料营养精准调控

(1)低蛋白日粮技术。研究发现,通过添加合成赖氨酸、蛋氨酸,将育肥猪日粮粗蛋白水平从18%降至15%,氮排放减少25%~30%,同时不影响生长性能,随着氨基酸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低蛋白日粮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2)酶制剂与益生菌应用。研究发现,添加植酸酶可使磷利用率提高至40%,粪便磷含量降低至35%;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提高饲料转化率5%~8%,减少有机物排放,近年来,一些新型酶制剂和益生菌产品不断涌现,如复合酶制剂、丁酸梭菌等,这些产品在提高饲料消化率、增强动物免疫力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上一篇:猪粪污废水处理的“零排放”之道

下一篇:中小型猪场消毒现状问题及技术优化建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