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饲料加工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今后的产业变革将从饲料产品类型的转变,发展为产品结构的转变和产品质量提升的革命。在过去以小户散养为主的时代,企业对产品质量追溯的敏感度往往比较差,对价格和便利性更加关注。规模化养殖全面发展以后,产品质量是用户对产品最重要的要求,品质高稳定性强的产品具有显著的市场优势。QA质量管理体系致力于对可能会影响到最终产品质量和使用效益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程测评分析,对潜在风险和实际问题进行随时更正处理,确保产品质量和使用效益。 一个完整的饲料厂QA管理体系应该包括对物料,设备,以及直接影响到饲料生产和发送的个人和程序的一个综合管理。QA管理程序是指致力于生产稳定饲料产品的制度措施、生产程序和加工控制,这里的质量控制是指厂内的实际生产监控,以确保在采购、加工和发送等各个环节中的质量参数符合要求。 1 QA管理的发展 完整的QA管理程序包括员工培训、原料规范和追溯系统、QA管理手册、标准作业程序、关键控制点、抽样和分析程序、报告及审查系统等。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应该明确以最大销售额度或优化动物的肉蛋奶生产为目标,若未达到这样的目标,QA管理必须优先保证饲料产品的安全性。 美国饲料工业协会(AFIA)做出的诸如SFSF认证要求饲料企业必须建立起专业的QA团队,创建其任务声明并制定自己的质量目标。美国粮食与饲料协会所制定的QA管理程序体系包含以下6个部分: ①采购和进货; ②饲料生产和加工控制; ③饲料成品的抽样、检验及标签; ④饲料的发送和交付; ⑤卫生和虫害/灭鼠; ⑥饲料产品的查访和召回。 现实中的QA管理程序,各项控制策略和措施必须适应于各个饲料厂的实际需求。本文旨在讨论QA管理和控制的基础而并非其细节,希望借此激发一些有关饲料QA管理领域的新的思考和创造。 2 原料采购和进货 很多饲料原料都是来源于其他行业的副产品,生产者需要将这些低质量、不稳定的原料转化成为满足动物营养需求的稳定饲料产品。饲料厂不会拥有一个万能的配方来提高那些劣质原料质量,但是可以通过原料筛选、粉碎、调质以及制粒来提高原料的养分利用率。 低成本、质量不稳定的原料虽然有价格优势,但饲料厂对于质量变数的管控通常是不尽如意的,结果导致饲料产品无论在营养成分还是物理表现上的差异,最终导致顾客流失和动物表现差异。 原料成本通常占饲料整体成本的70%~90%,并且随着饲料厂规模的扩大,原料成本在总体成本中的比例会进一步上升。不仅仅是因为单纯的经济因素需要关注原料品质,而且很大一部分的饲料营养品质变化都可以追溯到原料中去。 虽然现在很多厂家都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来快速分析样品水分、脂肪、纤维素含量情况,但仍有很多厂家不对原料进行分析就加以使用。这些不对原料进行分析的饲料厂也就不能通过原料收据来对原料进行区分和重新界定,尤其是对于那些每周要更新好几次原料库存的大企业。很多饲料厂就通过供应商的既往表现进行判定。因此,原料的可预测性是相当重要的,原料的预测预判要从其养分含量和物理属性两方面来进行。换句话说,高质量的原料时刻影响产品质量预期的达标状况。 |
下一篇:影响养猪全程料肉比的营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