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防控及净化蓝耳病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关键点 控制并净化蓝耳病,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的重点操作细节: 1、后备母猪引种和驯化关键点:蓝耳病阳性不稳定阶段和阳性稳定阶段,不建议引种。双阴场引进双阴种猪风险较小,但双阴场引阳性种猪或者蓝耳病阳性场引进双阴猪,都有巨大风险。如果引入不同毒株的阳性后备种猪,就得不偿失了。暂定阴性猪场引进阴性种猪时,将本场经产母猪的粪便、胎衣、死胎和木乃伊胎放入后备舍里,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病毒毒力和病原载量不确定。更安全的方法是在基础疫苗打齐一轮回(蓝耳病苗不打),经检测监测合格后,用本场健康淘汰母猪按1:20混群饲养,安全有效。当然,后备母猪的初情期管理也可以同步进行(笔者走访了很多猪场都没做这项管理操作)。 2、配怀舍的管理关键点:按胎次分群饲养(建立一胎生产线非常重要)和营养管理是重点。大部分猪场在该阶段的管理都有问题,主要原因是不够重视和没有判断标准。特别是前面讲的头胎母猪的营养管理问题比较严重,如果饲喂过程中料仓、料管、料线、料槽霉菌毒素控制不好,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指数升高或免疫力低下。此时如果还有阳性母猪排毒现象,这类免疫力低下的猪群感染蓝耳病并在转阳的过程中就会有损失。另外一个重点是断奶母猪的营养管理,断奶母猪在配种前,有些猪场喂怀孕母猪料,有些喂哺乳母猪料但实施了控料,因为怕引起涨奶、乳房炎等等。建议此阶段加强光照(时间>16小时/天,强度>150LUX)的同时,饲喂高能高蛋白的哺乳母猪饲料3~4餐(湿拌料),到断奶第4天达到采食高峰6.5kg/头/天,饲料添加葡萄糖200g/头/天(提高采食量、快速补充能量、快速恢复体能、促进排卵和卵泡发育质量、解毒),此阶段如果营养不良(控料或喂怀孕母猪料),则会延长发情间隔时间,增加非生产天数和同时,还会增加繁殖障碍的临床症状(特别要注意头胎母猪断奶综合症); 3、分娩舍的管理关键点:蓝耳病阳性母猪也可产下阴性猪仔,未转阳的头胎母猪所产乳猪也是阴性的。因此,为了避免阳性母猪产后排毒,将蓝耳病病毒水平传播给阴性乳猪而造成损失,重胎母猪上产床就要注意细节,头胎母猪没有单独栋舍饲养的猪场,头胎母猪应关放在上风口(减少或避免头胎母猪所产乳猪发生蓝耳转阳导致腹泻。笔者在实践中这样做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能分胎次关放管理最好,如果不能按胎次关放,则问题母猪(苍白、消瘦或肢蹄问题的母猪)和哺乳母猪放在下风口,中间依次关放2~7胎的健康母猪。 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下降速度:产后3小时:下降30%;产后6小时:下降50%;产后12小时:下降70%;产后24小时:下降90%;初乳的摄入量决定这头猪一生的免疫状态基础。由此可见,初乳管理十分重要。而接生管理和分娩监控管理决定母猪产程的同时,也影响着乳猪的初乳摄入量。 寄养原则:变动最小化。头胎母猪分娩的乳猪24小时内可以在头胎母猪中相互寄养,经产母猪分娩的乳猪24小时内可以在经产母猪中相互寄养。其次就是断奶后的健康弱小乳猪,最好选用本批断奶母猪中健康的淘汰母猪来带养1周。有奶妈带1周的仔猪和没奶妈带的仔猪,日增重相差一半。 注意环境通风(母猪产前:18~20℃,产中22~24℃,产后20~22℃)和小环境保温(乳猪:初生35~38℃,产后1~3小时32~35℃,1~3天30~32℃,4~7天28~30℃,8~14天26~28℃,15天-断奶24~26℃,断奶32~35℃)。要想仔猪养得好,先将母猪调理好。比如母猪的产程、炎症、产后护理、喂料策略(重点和难点)等都很讲究。 如果检测发现,产房哺乳仔猪有阳转现象,则要了解几个关键点:一是哺乳母猪向哺乳仔猪水平传播的时间节点;二是哺乳仔猪的感染情况和抗体变化;三是哺乳仔猪经过断奶应激后的发病和损耗情况。这三个关键点的信息决定应对方案,不同猪场蓝耳病的控制方案不一样,同一方案在同一个场也不可能长期适用。很多猪场蓝耳病控不好,关键原因是对本场的情况了解不够彻底,还有产房管理漏洞太多以及没有系统管理思维,从而乳猪在产房阶段转阳,断奶应激后,6-8周龄暴发。 4、保育舍的管理关键点:头胎母猪的后代单独关放在上风口,经产母猪的后代关放在中间,问题仔猪关放在下风口。关键还要管控好断奶后4~7天的腹泻(注意腹下采暖)和掉膘(可以通过料型及腹下采暖的形式预防)。做好6~8周的猪支原体肺炎、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及猪回肠炎的防控,可进行预防性投药,效果不理想就做一下药敏实验。保育全程要密切关注饲料消化和吸收率问题。 保温的同时也要注意通风换气以及水质的检测和水线的定期清理。如果有脊椎骨外露现象,增加饲料能量可缓解这种现象。尽量做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猪只单向流动、保育猪在同一个栏中停留时间不要超过2个月以及空栏彻底有效消毒,是保育阶段控制蓝耳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
上一篇:秋冬季节交替时鸡病的防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