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高温高湿,鸡球虫病多发。要想用好各种抗球虫药,需要首先了解球虫的生活史和鸡球虫的特点,然后根据不同抗球虫药的最佳作用阶段“精准用药”,才能把不同抗球虫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鸡球虫的生活史,主要分三个阶段: 首先是孢子生殖阶段:随感染鸡的粪便排出的新鲜卵囊对鸡并无感染力,称为未孢子化卵囊。这些未孢子化卵囊需在适宜的外界条件(温度22℃-30℃、湿度、氧气)下进行孢子生殖,经1-2天后才发育为有感染能力的孢子化卵囊。这个主要在体外完成。 其次是裂殖生殖阶段:孢子化卵囊被易感鸡只吞食后在肌胃磨损下释出孢子囊,随食物进入小肠的孢子囊在酶(主要是胰蛋白酶)和胆汁的作用下,释出子孢子,子孢子侵入肠上皮细胞,经裂殖生殖后形成许多裂殖子,裂殖子可再行裂殖生殖,形成更多裂殖子。经数代裂殖生殖(随虫种不同,一般为2-4代)后,进入配子生殖阶段。 最后是配子生殖阶段:有的裂殖子发育为大配子(雌性),有些发育为小配子(雄性),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合子发育为卵囊,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进入下一轮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的生活史循环。 球虫生活史包括孢子生殖(在外界环境中完成)、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在鸡体内完成)三个阶段的特点: ①孢子生殖:卵囊在外界适宜温度(25-30℃)和湿度条件下,经1-3天发育为孢子化卵囊(具有感染性)。 ②裂殖生殖:孢子化卵囊被禽类摄入后,在消化酶作用下释放子孢子→侵入肠上皮细胞→发育为滋养体→裂殖体→释放第一代裂殖子(可重复2-4代)。 ③配子生殖:最后一代裂殖子发育为大配子体(雌性)和小配子体(雄性)→受精形成合子→分泌卵囊壁形成未孢子化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 球虫的整个生活史约需4-7天,不同种球虫的生活史细节上略有差异。 鸡球虫病的主要病原类型及主要侵害部位: ①柔嫩艾美耳球虫(E. tenella):主要侵害盲肠,致病力最强。 ②毒害艾美耳球虫(E. necatrix):主要侵害小肠中段。 ③堆型艾美耳球虫(E. acervulina):主要侵害十二指肠。 ④巨型艾美耳球虫(E. maxima):主要侵害小肠中段。 ⑤布氏艾美耳球虫(E. brunetti):主要侵害小肠下段和直肠。 ⑥和缓艾美耳球虫(E. mitis):主要侵害小肠下段7. 早熟艾美耳球虫(E. praecox):主要侵害十二指肠。 鸡感染不同类型球虫的发病特点与剖检特征症状: ①柔嫩艾美耳球虫- 大体病变:盲肠肿大、肠壁增厚、黏膜出血,严重时盲肠内充满血液或血凝块- 组织学变化:盲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固有层充血出血,大量裂殖体和配子体可见。 ②毒害艾美耳球虫- 大体病变:小肠中段肠壁增厚、苍白,浆膜面可见白色斑点和出血点- 组织学变化:肠腺上皮细胞内有大型裂殖体(可达60μm),黏膜下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 ③堆型艾美耳球虫- 大体病变:十二指肠黏膜面有多量横向排列的灰白色病灶,呈阶梯状- 组织学变化:病变局限于肠绒毛顶端,上皮细胞内可见大量发育阶段的虫体。 ④巨型艾美耳球虫- 大体病变:小肠内容物呈橙红色,黏膜面有出血点和灰白色病灶- 组织学变化:肠绒毛缩短融合,上皮细胞内可见大型配子体(雌性配子体直径可达40μm)。 |
上一篇:当前猪病防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