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兽医

当前猪病防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日期:07-14 作者:张渊魁- 小 + 大

一、忽视猪群普遍存在亚健康的事实

饲养规模、密度不断提高,应激不断加强;

霉菌毒素污染普遍(吸附剂?脱霉剂?);

PRRS, PCV-2, M.Hyo 普遍感染;

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保健用药——健康猪为病猪吃药);

猪群生产成绩不理想;

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

猪群疫病更加复杂、防控效果更加不理想。

二、病原分析时,注重基因型变化忽视血清学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病毒中和反应的问题是血清学反应的问题而非基因型变异问题,基因型是不稳定的、血清型是相对稳定的,当导致血清型变异的基因发生变化时应关注基因型变异。

基因序列分析是用于追踪病原来源和进化的,不适合用于筛选与本场相符合的疫苗毒株,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筛选与所测序列完全一致的病毒生产疫苗,我国HC, PR, PED, PRRS等病毒的血清型都没有变化。

三、疫苗选择时,对疫苗的安全性重视不够

有了“好工具”(低毒力的活疫苗、高抗原、有安全佐剂),PRRS防控比想象的更简单。

净化不符合国情(净化费用大、维持费用大、再次感染损失大);

选用安全(残留毒力低)、高效(抗原含量高、有专用剂型)活疫苗,防控PRRS比想象的更简单,如用电锯砍大树。

四、错把疫苗病毒滴度当疫苗抗原含量

疫苗病毒表面的抗原才是真正的疫苗抗原:表面抗原完整时抗原性最好——能够刺激产生更好免疫应答反应;疫苗病毒在适宜条件下抗原完整性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在不适宜的条件下表面抗原组分会丢失甚至失去抗原性——在不同条件培养的疫苗病毒,尽管病毒数量相同但其抗原含量相差甚大;疫苗生产应该选用适合疫苗病毒培养繁殖的环境、条件(猪瘟C株,PR Bartha-k61);疫苗病毒抗原组分多,某一组分高并不等于抗原含量高,全病毒疫苗优于亚单位疫苗(FMD, PCV-2, HC)。

五、比关注猪群表现更关注猪群抗体水平

抗体检测的目的:确定疫苗免疫时间;免疫效果监测,能否通过抗体检测确定免疫时间,同一母猪所产同窝仔猪母乳抗体不一;任何时间都有猪瘟抗体水平较高的经产母猪,此时免疫猪瘟疫苗一样有效,最佳免疫时间决定因素最重要还需考虑:疫病感染压力、免疫系统发育程度。

猪瘟阻断ELISA是E2蛋白的定性试验不适合作定量分析。最公平、公正的疫苗免疫效果评估方法:攻毒保护试验、病毒中和试验、猪群生产表现。

六、疫病防控理念不能与时俱进

自然是无限的,是不断变化的。有限的技术、手段——导致认知是有限的(需更新)。圆环病毒疫苗、亚单位疫苗不再好于全病毒疫苗,仔猪腹泻不全是PED的罪过(霉菌毒素、还有其他因素)PED发生不再是冬、春的专利,返饲已成为历史。腹泻预防:要做到“一年四季、公母老幼、多次普防”。

随着饲养规模、密度不断提高,应激不断加强、霉菌毒素污染普遍、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保健用药——健康猪为病猪吃药)等,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养猪,我们有时候需要换位思考,我们需要站在猪的立场上为猪去考虑问题,只有我们不断地了解猪,才能更好地养好猪。

上一篇:看粪便区分鸡球虫感染的重要提示和要点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