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光明,如何去一步步实现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蓝色粮仓”项目首席科学家解绶启表示,未来要关注养殖产品、饲料原料的碳排放和碳足迹问题。“双碳”目标下,把一碳气体转变成优质蛋白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饲料原料来源。不过,乙醇梭菌蛋白等新型饲料蛋白源仍需要加大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其品质和利用效率。 李爱科认为,乙醇梭菌蛋白的应用前景未来可期。现在亟须通过改良菌种和改进生产工艺,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蛋白质的产量。另外,随着原料从钢铁厂尾气扩大到铁合金厂尾气等,要进一步研究尾气的成分、变化规律,以及在微生物中的残留转化规律等。 可喜的是,从最开始引进新西兰朗泽科技菌种和发酵技术,10年来首钢朗泽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不断科技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集成技术。 “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在国内自己培养制备菌种,后续的合作项目就可以用自己制备的菌种和生产技术了。”晁伟表示。 此外,第一代技术用一氧化碳加氨水经乙醇梭菌发酵产生乙醇和蛋白,固定了1/3的碳,还是会释放出部分二氧化碳。目前正在研究的二代技术,利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加氨水来合成乙醇和蛋白,可以实现碳的100%固化,无二氧化碳排放,意义更大。目前中试已经成功并通过中国石化联合会的成果鉴定,计划今年启动工业化示范。 “根据公司‘十四五’规划,未来5年,将新增约100万吨乙醇产能,12万吨蛋白产能。整体规划布局重点放在钢铁冶金、电石、石油炼化、煤化工等工业尾气比较丰富的西部地区。如果所有这些气源都用上,未来可以做到年产蛋白500万吨以上。”晁伟介绍。目前曹妃甸工厂应用的是钢铁厂尾气,平罗工厂和今年将在宁夏、贵州新投产的2个工厂用的都是铁合金厂尾气,下一步想在煤化工、电石尾气上做应用,一个个领域去尝试。预计今年底,4个投产的工厂将有2.4万吨的乙醇梭菌蛋白产能。 |
下一篇:2021年我国商品饲草生产形势分析与2022年趋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