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新冠病毒持续影响中国和世界;新冠首次发生发现以来,世界的宏观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年养猪世界的变化也是值得书写。从2018年始非洲猪瘟席卷亚洲几乎所有养猪国家,改变了亚洲养猪的基本面;在欧洲,非洲猪瘟入侵德国家猪,逼近欧洲腹地;在美洲,OIE于2021年7月报告多米尼加共和国确诊非洲猪瘟病毒,这是美洲近40年来首发非洲猪瘟。此次非洲猪瘟的爆发,意味着该病毒又蔓延至一个新的大洲。因为从多米尼加共和国到美国的临近距离(两国地理中心的直线距离/飞行路线为3210公里),这也加剧了美国对该病毒向美国蔓延的担忧。 在中国,从2021年1月开始,猪价掉头下行,从5月开始多数养猪企业进入亏损期,目前亏损的局面还无望扭转。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加上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成本,造成养猪成本高企。降本增效成为养猪行业的主要议题。 在这种情形下,笔者也有兴趣参与讨论,回顾历史,提炼中国养猪业2021大事件;展望未来,揭示变革的推动力。借题发表管窥之见,抛砖以引玉。无意于作振聋发聩之声,若应者寥寥,了然无趣也。若偶有萤火之光,照亮一寸道路,启迪一闪之洞见,必欣欣然,若六岁之小儿垂纶钓鱼,得一锦鲤。 一、2021年养猪行业大事件 1、不同生物特性的非洲猪瘟病毒毒株的流行 非洲猪瘟病毒在2018年传入中国,在同年8月被发现和报道以来,已经发生了变异演化。2020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首次报告了在我国分离的ASFV基因II型毒株跟最早在中国发现的原型毒株HLJ/18相比,发生了广泛的突变,缺失,插入或者短片段替换,从而产生了致病特性的变化。有的变异毒株传染性增加;有的毒株致病性降低,在低剂量感染的情形下出现非致死性,亚急性,或亚临床,慢性感染,和持续感染。这些新的传染和致病特性给非洲猪瘟的防控带来更大的挑战。从ASFV引入到2020年,养猪行业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实践并总结出了检测清除技术,也被通俗的称为“拔牙技术”。拔牙技术,就是通过基于PCR的抗原检测发现ASFV的核酸,确认病毒的存在,将确认感染猪群和风险猪群从群体里采用无污染的方法清除出群体的技术。拔牙技术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技术和能力突破:一,准确的PCR检测;二,猪群风险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和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二者缺一不可。在非洲猪瘟强毒株流行的一年多时间,中国的大型养猪企业使用拔牙技术,有失败,也有成功。总体上,成功的占了多数。良好的精准检测和剔除技术使得这个行业获得能力维护猪群健康,维持群体;能够扩群,建群。另外,有部分养猪企业较早的接受了PIC全面生物安全的防护理念,采取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管控外部生物安全风险,包括选址,猪场风险评估,引种管控,车辆,人员,物资,设备,饲料等等,而得以避免非洲猪瘟病毒的入侵。这些成功保障了养猪的稳定生产,帮助中国养猪业从最惨淡的二千多万头母猪存栏规模,恢复到跟疫情前接近的四千多万头母猪以上。当然ASFV强毒株的入侵还是让中国养猪行业付出了巨大代价。 不好的事是变异的ASFV使得基于精准检测和快速识别的拔牙技术不再能发挥用武之地。一些变异的毒株有更长的潜伏期,在分泌液,血液里面出现的时间需要8-15天以上,并且排毒并不规律。所以,即使在一个断面时间点检出了病毒,病毒在猪群里存在已经比较长时间,在发现的时间点之前已经散播开来并难以发现。特别是在变异ASFV成为流行主流的情形下,一旦病毒入侵农场,要想恢复农场ASFV阴性状态就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整栋清除,或者全群清除是恢复ASFV阴性群体的唯一可能选项。可以想象,这个代价是巨大的,通常是难以承受的。 笔者做了一些经济分析,在高致病毒株感染的情形下,考虑拔牙技术的成功程度(不同程度的拔牙成功到全部清群)和概率,猪场预期损失率是50.68%。假定一个农场非洲猪瘟野毒发生感染的概率是30%,该病在中国的流行,使得养猪因健康问题预期损失的基本面从断面损失率(各个阶段一个生产周期内的各阶段的死亡数之和/当前存栏总数)6.07%升高到19.45%。这是在高致病性ASFV毒株感染情形下的测算,变异的低致病毒株造成的损失需要通过生产表现的损失来估算,定量起来比较困难。 非洲猪瘟病毒改变了养猪行业的现状,并再建了养猪行业的新平衡。 |
上一篇:猪周期启示录,四年一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