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国家环保督察办公室《关于请加快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相关工作的函》指出,广西玉林市南流江水质与2016年同期相比,横塘断面水质下降两个类别。2018年,广西对玉林市政府发出预警通报,生态环境部对玉林市政府进行约谈,直指措施不力。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南流江治理情况开展“回头看”,一入驻玉林市就受理到有关福绵区的举报案件74起,其中60%都与畜禽养殖污染有关。 福绵区是玉林境内养殖密度最大的区域,家家户户养猪传统由来已久,呈现“小散养殖、点多面广、生产落后”的特点。截至2018年5月,福绵区生猪存栏量达24.59万头,其中规模(存栏200头)以下养殖场生猪存栏量占比42.92%,规模以下养殖场户总数为3387家,占总户数的94.03%。既要稳定生产,又要环保达标,福绵区面临着生产和环保的双重压力。 多方尝试难奏效,治理妙方难寻 “不是不解决,而是试了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太好。”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胡志兰说。福绵区地方政府最开始采取划定禁养区,关闭部分养殖场的方式进行治理。2017年,当地规定:靠近河岸200米划定为禁养区。但福绵区所在西南地区雨水多、沟渠多,很容易突破划定标准,划定禁养区的道路走不通。福绵区整合多方财政资金,发放1150万元补贴,关闭600多家养殖场(户),减少生猪存栏5.887万头,却仅占总体存栏数的五分之一,还有更多养殖场(户)亟须治理。地方财政力不从心,“环保大棒”架在养殖产业发展和百姓生计之上,福绵区不得不寻找其他治理方法。 对于畜禽粪污处理,不少地区采用集中收集后工业化处理的方式,用有限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以解决财政资金不足、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但经过调研发现,该模式在福绵区依然走不通。在收集环节,集中收集模式一般在每个县建若干个收集点,保障整县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但福绵区地处西南丘陵地带,地势崎岖、村路狭窄,粪污收集转运时大车极难通过,中小养殖户分散且粪污量少,运输半径难以衡量。同时该地区雨季多、雨水多,粪污含水量大,粪污收集成本高,中小散户无法承担高额处理费用。在处理环节,目前工业化处理畜禽粪污多以生产商品有机肥、沼肥和沼气发电为主,但福绵区因地形地貌限制无法充足提供集中处理设施用地和发电用地,而经过集中处理生产制作的有机肥产品因销路单一,有机肥积压严重,反而阻碍粪污继续收集。收集端到处理端困难重重,不能完全打通实现稳定运营,因此,现代化的治污设施和集中收集处理的治理方案仍然难与当地小散户形成配套。 综上所述,在治理中小散户畜禽粪污污染问题上,福绵区不仅面临地方财政能划拨到养殖污染监管与治理的预算有限的问题,造成“一刀切”关停政策无法持久实施。还因当地3000多家生猪小散养殖户分布散乱,面临集中处理困难重重,缺少有效处理方案的问题。如此看来,在生态环保的巨大压力下,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遍地开花”的养殖污染问题似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精准施策联结利益点 现有的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模式走不通,福绵区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便多方走访调研,最终找到一条适合福绵区自身特色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途径。2018年5月起,福绵区政府摒弃了全面禁养、安装达标排放设施等做法,以兼顾环境保护和百姓生计为基本前提,遵循资源化利用基本原则,逐步摸索构建起一套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为基本原则,以发动农户、利用市场为主,加强执法监管为辅的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治理机制,提出整县推进“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的种养结合型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逐个解决治理堵点、痛点,打通了中小散养殖户畜禽粪污还田“最后一公里”。 为降低改造成本,提升改造质量,福绵区畜牧局从沼气池和贮肥池的生产材料入手,多方研究比较建池工艺和材料,筛选出防渗性能好、造价低的塑胶材料进行建池,消耗成本相比普通水泥池可降低约三分之二。同时编发建池指导和技术人员全程指导意见,养殖户按照每头猪不低于0.2立方米的标准建设沼气池,按照每头猪不低于0.5立方米的标准建设贮肥池推进整村建池,通过添加益生菌等方式实现粪污就地腐熟发酵处理。截至2018年底,福绵区辖区养殖户已全部完成截污建池,总容积超过6万立方米。 |
上一篇:野猪下山为患,14省份试点防控
下一篇:畜牧兽医的危险来源与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