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的野猪下山进村,这在往年是不多见的。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转好,野生动物种群也逐渐扩大,对于已经没有天敌的野猪来说,它们已成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野生动物之一。 在中部某省山区,水稻开始抽穗的时候,69岁的老杨便睡在地头, 一守就是20天。因为睡不好,蚊子太多,老杨难以坚持,就从网上购买捕兽套,下在稻田周边,最终捕到三头野猪,便宜卖了来弥补损失。 “我知道捕野猪违法,但没办法啊。”11月19日,老杨对澎湃新闻说,他的全部收入,是打理全家十亩地。其中三亩稻田,因为挨着山脚,近三年总被野猪祸害。 国内多地山区村民正面临和老杨一样的苦恼。他们在地里插稻草人、鸣喇叭、放鞭炮、夜里起来驱赶,甚至睡在地头,收效却一般。多地甚至还频频出现野猪伤人事件。 为保护群众财产,四川、安徽等多地成立狩猎队,调控野猪数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今年5月的通知显示,全国14省份正开展野猪危害防控综合试点工作。 有野生动物专家指出,人和野猪乃至野生动物究竟该如何相处,已成为重要的科学和社会管理问题,也需要人类更多的思考和智慧。 11月19日,81岁的河南省信阳市山民李建春告诉澎湃新闻,近三年,野猪越来越多。“野猪一年两窝,在我们这也没有天敌,发展特别快。”他说。 澎湃新闻在李建春所在山村田间行走,看到不少野猪的新鲜脚印和拱痕。许多稻田里,都插有挂着衣服或塑料的竹竿。在一片已经收过的红薯地,有一大片草灰。 村民为防野猪,在红薯快成熟时,在地头点燃的木屑再用湿草覆盖,形成浓烟来驱赶野猪。然而,尽管每晚都点这样的烟堆,红薯地还是被野猪糟蹋光了。 四川、安徽、河南等多地的村民介绍,野猪都是在玉米、花生、红薯这些农作物快成熟时才下山来吃。为驱赶野猪,村民们有放喇叭、放鞭炮的,也有在地里装电灯的,但野猪很快就不再害怕。 还有村民因放鞭炮吓野猪被派出所传唤,因为当地禁燃鞭炮。 “以前看到,都是一只两只。现在,经常大猪带着一群小猪,也不怎么怕人。”李建春说,夜里狗一叫,他就起床吆喝驱赶野猪。 但今年家门口种的花生和红薯,仍然被祸害完了。“俗话说,一猪二熊三老虎。野猪可能吃得不多,但连踩带拱,破坏力很强。” 离家远些的那块稻田,李建春明年不计划种了,“种也是白瞎”。 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村山民邵贤宇养鸡三年,鸡场就在小山脚下。今年7月,野猪多次将鸡棚铁丝网拱开,钻进去吃饲料,还咬死踩死数百只鸡。 “咬死的鸡它很少吃,吃也是只吃内脏。”邵贤宇说,野猪多是晚上来,但有两次,他白天去喂鸡时,发现有吃饱的野猪就躺在鸡棚里睡觉,一被惊动,就掀开铁丝网跑了。 鸡场的狗曾被野猪咬伤过,后腿留下伤疤,如今看到野猪,只敢叫不敢上前。这样的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 金寨县山民李开成介绍,他家住在大山里,往年山里野猪也不少,但很少到村民居住区。从去年开始,可能野猪太多,山林里的食物不够,也不怕狗了,就经常过来。他家的鸡和鸭,被吃掉咬死几十只,种的红薯也被毁光了。现在虽然已入冬,还有七八只野猪在他家附近活动,吃山上的冬笋、葛根,“有时,就当着你的面,在你门口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