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畜禽养殖场粪污污染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环保意识淡薄、布局不合理、处理设施不完善及投入财政不足等问题。该文为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及建议。 近年畜禽业快速发展,由原来传统散养转变成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中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2014年有140984家,比2013年增加2254家,排放的粪污污染物主要包含化学需氧量289.4万t,总氮139.2万t,氨氮28.7万t,总磷23.2万t。畜禽养殖业粪污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与传统重污染的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而氨氮排放量超过工业排放量。许多地区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居民生活、农业、乡镇工业和餐饮业的污染排放量,严重污染许多重要水源地,是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在中国31个省市的大部分地区畜禽养殖污染已经处于中度污染状态。第一,排出未利用的有机物、氮磷元素以及重金属元素的粪便和污水排入水体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第二,含大量氮、磷的畜禽粪污污染水体流经地表河流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营养积累。导致土壤质地和微生物结构被破坏,造成土壤污染。第三,粪污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发酵分解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及有恶臭的有害气体,不仅容易引发畜禽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空气污染。第四,含有大量寄生虫虫卵和病原微生物的畜禽粪便及污水随便堆放或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蔓延,可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生物污染。 1 污染成因及问题 1.1 环护意识淡薄,污染防治积极性不高。畜禽养殖主体对于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的严重性和粪污防治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相关方面的法规了解甚少。大部分养殖主体配备畜禽养殖粪污收集贮存设施不配套,甚至部分养殖企业直接将畜禽粪便污水直接排向河流。由于养殖成本升高,面临生存危机,污水处理设备投入成本较高,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环境保护意识及其淡薄。 1.2 养殖场选址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畜禽养殖在外部布局存在有的地区过密集,部分养殖场建在自然保护区、江河流域、水源区以及人口密集和城郊结合部位,以致畜禽粪便及污水排放直接造成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很多地区未从规模化畜禽养殖就近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的能力考虑,未从土地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养殖数量、养殖结构、养殖密度规划地区畜禽养殖种类、规模和数量,未规划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 1.3 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备。近年畜禽业快速发展,原来的粪污处理设施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排污要求,同时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对粪污处理技术和设备研究投入严重不足,推广实际应用的设备更少,造成部分畜禽养殖企业在粪污处理设备投入成本提高,致使忽略畜禽产生废物的处理;部分企业投入的粪污处理设施和设备无法满足需要,导致养殖粪污不能及时处理而成为污染源。 1.4 投入粪污处理财政资金不足。在畜禽养殖粪污治理上,如果只局限于“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养殖主体难以承受高昂的污染治理费用,势必会影响畜禽养殖产业发展,更影响粪污处理持续发展。基于外部环境成本控制的补贴政策能激励畜禽养殖者治理污染,成为畜禽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有效政策。有利的财政和技术补贴能引导养殖者采纳环保生产技术、投入粪污处理设备以及技术指导和培训,从源头减少污染,控制畜禽养殖产生的外部环境成本,多数规模化畜禽养殖主体愿意响应政府补贴政策。 2 防治措施及建议 2.1 合理布局养殖区域,严格审批。结合当地城乡发展规划,以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的能力、土地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消费能力、养殖结构、养殖密度为指标,规划布局地区的畜禽养殖规模和数量。结合环境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划分出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殖区域。同时对现有的场地区域进行敏感等级鉴别,如风景区、饮用水源头和城镇区域内及周边。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区)的兴建实行审批制度,科学选址,建筑布局合理。养殖业企业主体要严格按照《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选址,按照《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建设粪污处理设备,做到3个远离、2个靠近和3个最好。 |
上一篇:规模化养鸡场粪污处理与利用
下一篇:规模化猪场常用化学消毒剂的应用